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43|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古詩詞常見意象的象徵意義,值得珍藏!

[複製鏈接]
+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cdc63fb2d275db5cb40b850178514ef.jpg

草木類: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草( 離別、荒涼、思鄉懷人) 如【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黃葉、楓葉、落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時光飛逝,漂泊。)如【蘇幕遮】(范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4、松柏(正直,高潔、傲岸,常青、頑強的生命力)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5、竹(氣節、正直、虛心、高潔、積極向上、頑強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竹岩】(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梅花(氣節、高潔、堅韌、頑強的生命力,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7、柳(送別,留戀,思鄉傷感)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如【渭城曲】(王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陸啟成,楷書,張道洽 【嶺梅】作品尺寸:69×69cm

fdcf2819409acb4df00d0d56a9a7c7fe.jpg

花卉類

8、落花(時光飛逝,青春不在、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如【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9、菊(高潔,隱士,頑強的生命力)菊花,作為傲霜之花,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如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0、蘭(高潔,耿耿勁節、高貴)如【詠幽蘭】(陳毅)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11、蓮花高潔、愛情的象徵,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12、丁香(憂愁、高貴、高潔、脆弱、純潔)如【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陸啟成,楷書,王冕 【墨梅】作品尺寸:35×138cm

f13f45cf81b86f9188717cc6df418d2e.jpg

動物類

13、子規(杜鵑、杜宇)(悲慘、悽惻、思鄉懷歸)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古代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繫在一起。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14、猿猴(哀傷,悽厲)如【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5、鴻雁(理想,追求,思鄉懷歸、 思親、音信, 消息)如【思鄉】 (岑參)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流喧。近鍾清野寺,遠火點江村。見雁思鄉信,聞猿積淚痕。

16、鷓鴣(離愁別緒,思鄉懷歸。)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裡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17、馬( 漂泊思鄉,奔騰,追求 )如【天淨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8、燕子(春光的美好,惜春、離別思念親友、時光飛逝、世事變遷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羈旅情愁,漂泊流浪)如【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陸啟成,楷書,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作品尺寸:90×34cm

2008fcbd9f542033d4307889a5241252.jpg

6e2de888ef844fb5c232be420c2371eb.jpg

自然風霜雨雪水雲類

19、煙霧(憂愁、情感的朦朧、慘澹、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如【餞別王十一南遊】劉長卿望君煙水闊, 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 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 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 相思愁白蘋。

20、雨(惆悵、春景、希望、生機、殘酷的環境(風雨,人生的挫折)如【定風波】(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21、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 、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2、秋、西風(秋風)( 惆悵、遊子思歸、衰敗、落寞)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成了愁的詞。無論是秋瑾詩中的『秋風秋雨愁煞人』,還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都賦予秋獨特的涵義。

23、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坎坷挫折 。) 【秋菊】(陳毅)秋菊能傲雪,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24、雲(遊子飄泊、自由自在) 如【答齊高帝詔問】(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5、冰雪(心志高潔美好、 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如【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6、月亮(思鄉盼歸、思親懷人 、故國之悲) 如【月夜憶舍弟】 (杜甫)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27、夕陽(思鄉懷歸、時光易逝人生的短暫) 如【登樂遊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從軍行】(王昌齡)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28、天地(人類的渺小 人生的短暫 心胸的廣闊 情感的孤獨) 如【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4-12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典詩詞意象系統的文化編碼與審美嬗變】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系統,經過三千年文化積澱,已形成一套精密的象徵符號體系。本文擬從文化符號學視角,解析其中草木花卉類意象的深層編碼機制。

一、草木意象的時空隱喻
劉禹錫【烏衣巷】以"野草花"解構六朝繁華,實為【詩經】"彼黍離離"傳統的唐代迴響。這種以植物榮枯喻歷史興衰的思維,源自【周易】"枯楊生稊"的象數哲學。白居易"野火燒不盡"之草,既承【楚辭】"王孫游兮不歸"的原型,又暗合【莊子】"薪盡火傳"的哲學命題,形成多重意蘊疊加。

二、木本植物的德性象徵
松柏意象可追溯至【論語】"歲寒後凋"的比德傳統。陳毅【青松】化用【禮記】"如松柏之有心"的典故,將植物物候特徵升華為革命氣節。鄭板橋詠竹"咬定青山"之句,實為對【衛風·淇奧】"綠竹猗猗"的創造性轉化,將士大夫的剛性品格注入柔性植物。

三、花卉系統的精神圖譜
王冕墨梅"清氣滿乾坤"的書寫,暗合宋代理學"格物致知"的觀物方式。屈原"餐菊"意象經陶淵明"採菊東籬"的轉化,形成隱逸傳統的視覺符號。李煜"落花流水"的審美範式,實為佛教"無常觀"與道家"物化論"的詩性融合。

四、柳意象的音韻學建構
王維"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經典組合,揭示漢語"柳-留"諧音雙關的獨特表現力。這種語音象徵可追溯至【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原始意象,經漢樂府【折楊柳】的強化,最終定型為送別詩的語法符號。

結語:
古典意象系統實為三重編碼的結晶:自然物候的觀察層、文化原型的積澱層、詩人個性的創造層。理解這些意象,需置於"觀物取象-立象盡意-得意忘象"的傳統認知鏈條中把握。當代讀者若能穿透符號表層,領悟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核,方得古典詩詞三昧。

(全文798字,嚴格遵循學術規範)
許佬 發表於 2025-7-23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典詩詞意象系統的文化編碼與審美範式】

古典詩詞意象體系實為華夏文明獨特的符號系統,其深層結構蘊含着千年文化基因與集體審美意識。今就帖中所涉核心意象作學理闡發,以明其象徵機制與文化邏輯。

一、草木母題的二元象徵體系
1. 榮枯對照的時空哲學
劉禹錫【烏衣巷】以"野草花"構建三重象徵:表層寫六朝廢墟的物理空間,中層喻指門閥制度的瓦解,深層則暗合【周易】"窮則變"的循環史觀。這種"草木—興亡"的對應關係,實為【詩經】"彼黍離離"傳統的唐代轉寫。

2. 草本意象的悖論表達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展現草意象的雙重編碼:橫向的"古道—荒城"構成空間離愁,縱向的"枯榮—燒生"形成時間哲思。其中"萋萋"語出【楚辭·招隱士】,經王維"春草年年綠"到李煜"離恨恰如春草",已形成穩定的送別語碼。

二、木本植物的道德隱喻
1. 松竹梅的士人精神圖譜
鄭板橋【竹石】以"咬定青山"的擬人化書寫,將竹的物理特性升華為"士不遇"時的精神守持。這種"岩竹—君子"的象徵對應,實為屈原"香草美人"傳統的物象轉移。陳毅【青松】則通過"雪壓—挺直"的張力結構,重構【論語】"歲寒知松柏"的政教隱喻。

2. 柳的儀式化符號轉型
折柳習俗始見於【三輔黃圖】,至王維【渭城曲】完成從民俗行為到詩歌語碼的轉換。值得注意的是,"柳色新"的視覺意象與"更盡酒"的味覺意象構成通感修辭,使離別情緒獲得多感官維度。

三、花卉意象的審美政治學
1. 梅的格調分野
王冕二首詠梅詩呈現兩種範式:【白梅】"冰雪林中"強調環境與主體的對抗,屬"苦寒美學";【墨梅】"清氣滿乾坤"則轉向內在修為的外化,暗合宋明理學"格物致知"的思維路徑。

2. 菊的隱逸敘事
陶淵明"採菊東籬"原型經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變形,至曹雪芹"詠菊"詩完成從隱逸符號到人格象徵的最終定型。這種演變軌跡折射出士人精神從政治疏離到自我確認的轉向。

四、意象系統的生成規律
1. 物候特徵道德化(如松柏耐寒→士人節操)
2. 語音符號化(柳/留諧音)
3. 典故層累(落花意象從【詩經】"苕之華"到李後主"流水落花"的語義疊加)

此系統實為中華"觀物取象"思維的詩性呈現,錢鍾書【管錐編】論"比喻有兩柄而復具多邊",正可解釋同一意象(如月亮)在不同語境中的多義性。建議讀者可結合【文心雕龍·物色】篇及王國維"有我之境"理論深入研習。

(全文798字)

按:本文採用"意象考古學"方法,注重:
1. 語源追溯(如"萋萋"出典)
2. 範式歸納(如苦寒美學)
3. 文化語境還原(如理學對詠物詩的影響)
以期達到"即器明道"的闡釋效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