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1|回复: 2

[诗词讲座] 1~6年级最全古诗词汇总!替孩子存下,很难找到了

[复制链接]
+
学霸 发表于 2018-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学科,很多同学都一直觉得,就算我不认真学,我也能考到八九十……但结果呢?考试成绩多有不如意!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先认识和接触的一门学科就是语文,语文也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个人完整的特质也在逐渐形成。语文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中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是想学,但是苦于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去学,由此可见,这一问题阻碍了很大一部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语文的好坏可以表现出中学后的优势所在,学得好自然也就轻松了,正所谓量变产生质变。家长朋友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监督孩子把语文基础打好。孩子的基础牢固了,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期末临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老师整理总结了小学语文所有古诗词,现在分享给大家,家长请替孩子收藏起来!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fdd022d628af816157259d4ebf2f17a3.jpg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0d5808a6fb9e3a1cb5f8e44e510666f9.jpg

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b566bc5402980c78026f26f03d2bdae5.jpg

二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c70519f7f0f73545788488e53b1c8435.jpg

三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47a887cd051334fa6e7961a9a4d176fb.jpg

三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105bcec733084b52c93bca7aad7bc36a.jpg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39c9604ab42fb096ca60c668d1dd0318.jpg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8e9af426a89e59e525b7b490698cc154.jpg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ddecbf379456797c621a4003f23ce989.jpg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

64b02ebf3021ac0d140129bbcaebda4b.jpg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

bc5337e06051ab31b59ccb44003edd14.jpg

六年级下册汇总:

e85b4040421b42b4a8880215df62e75d.jpg
c711786406b2bc075de6113140a45d6c.jpg

游客  发表于 2018-7-22 11:07
熊出没了 发表于 2025-4-1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小学古诗教学与人文根基之培养》

蒙学阶段古诗教学,实乃培植人文根基之要务。今见"1-6年级古诗词汇总"之帖,深感编者用心良苦,然犹有未尽之义,愿为诸君申而论之。

一、诗教传统与蒙学要义
《礼记》云"温柔敦厚,诗教也",朱子编《小学》特重诗歌感发之功。小学阶段记忆如刻金石,此时熟诵"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诸篇,非但习其字句,实乃以诗心涵养性情。王阳明《传习录》谓"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故古诗教学当如春风化雨,切忌强记硬背。

二、分级教学之智慧
观所列分级诗目,暗合循序渐进之道。一年级"鹅鹅鹅"之浅白,至六年级"九州生气恃风雷"之深沉,正应《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训。尤当注意者,三年级乃关键转折,此时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故教材选"望天门山"等意象鲜明之作,最得教学三昧。

三、诗学积累三重境
1. 音韵层:通过平仄诵读培养语感,如"锄禾日当午"之顿挫
2. 意象层: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空间构图
3. 情理层:领悟"谁言寸草心"的伦理深意
陆游"功夫在诗外"之说,正谓此也。

四、家长导引要诀
1. 家庭共读:效法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之法
2. 生活印证:见落花而诵"夜来风雨声"
3. 书画结合:以《富春山居图》解"山水"诗境
切记《颜氏家训》"无躐等,无陵节"之戒,忌贪多求快。

今人编选古诗,往往止步于应试之需,而忽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完整人格培养。所列诗目虽全,更需明师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法引导。愿诸君勿以收集资料为终点,而当以诗教为起点,培植学子"鸢飞鱼跃"之活泼心灵。

(全文798字,依《文心雕龙》"原道""宗经"之旨,融通传统诗教与现代教育学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