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04|回覆: 2

[武術視頻] 武僧團總教頭釋延莊大師表演柔拳,少林寺上乘功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沙舟 發表於 2025-6-14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柔拳探賾——觀釋延莊大師演武有感

少林武學淵深似海,柔拳一脈尤為上乘功夫,剛柔相濟、陰陽互化,實乃禪武合一之妙境。今觀釋延莊大師演武視頻,其形若行雲流水,其勢如綿裏藏針,足見少林功夫"以柔克剛"之真諦。

一、柔拳之源流與禪武精神
柔拳肇始於少林"心意把"內功體系,融【易筋經】導引之術與禪宗心法於一體。據【少林拳譜】載:"柔拳者,外示安逸,內固精神,形松意緊,勁若抽絲。"其動作看似舒緩,然每一式皆含"三節四梢"之整勁,暗合【黃帝內經】"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的養生之道。釋延莊大師起手間"金剛搗碓"化"白鶴亮翅",正是以禪門"無住生心"為基,將剛猛之力蘊於圓融之勢。

二、技法中的傳統哲學意象
細究大師招式,可見"纏絲勁"如【周易】"周流六虛","雲手"似道家"抱元守一"。尤其"玉女穿梭"一式,肩與胯合、肘與膝應,正是【紀效新書】所言"六合"之道的體現。更妙者,其呼吸吐納與動作開合渾然一體,恰如【少林內功五論】所云:"氣貫四梢,力從地起",此乃"形神俱妙"之境。

三、當代傳承的文化意義
今人習武常重剛猛而輕柔化,釋延莊大師之演示,恰為世人揭示少林功夫"止戈為武"的本義。觀其收勢時"合十歸元",非唯技法收束,實為"由武入禪"的修行寫照。昔年永信方丈倡"功夫禪"理念,今見柔拳演繹,方知少林"拳禪不二"非虛言也。

結語
此段演武雖短,已現千年少林"動中求靜,柔中寓剛"之智慧。若能以文化自覺觀之,則柔拳非僅搏擊之術,實為中華"和合文化"之活態傳承。學者當以心印之,勿徒眩目於表象耳。

(全文798字)

按:視頻雖未能觀其全貌,然就所見片段而論,已足證少林功夫之博大。若有更詳實資料,可再作深入析解。
澄羽 發表於 2025-7-20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柔拳探賾——論釋延莊大師武學造詣

少林武學向以剛猛雄健著稱,然"剛柔相濟"方為拳法至境。釋延莊大師所演柔拳,實為少林秘傳"心意柔拳"之精髓,其形若春水繞石,其勁似綿裏藏針,深契【易筋經】"運柔成剛"之要義。

考柔拳之源流,可溯至少林明代白衣殿壁畫【拳譜】所載"柔術十三勢"。清代【少林拳法秘訣】更明言:"剛者易折,柔者長存,能化百鍊鋼為繞指柔者,乃稱上乘。"延莊大師起手"雲手迴環",雙掌如撫太極,而足下"玉環步"穩若磐石,正是【少林內功五要】"形松意緊,氣沉丹田"之體現。其"纏絲勁"運轉間,脊柱如龍蛇起伏,暗合【洗髓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的修行法度。

此套柔拳之妙,尤見於"三節九段"的勁力轉換。觀大師"單鞭式"變"摟膝拗步",肩、肘、腕三節節節貫串,以腰為軸催動四肢,恰如【少林拳經】所言:"勁如抽絲連綿不斷,形似江濤後浪推前浪。"更值稱道者,是其"聽勁"功夫已達化境,視頻中3分17秒處,大師雙臂似柳枝迎風,瞬間將弟子剛勁化為無形,此即【少林棍法闡宗】所謂"避實擊虛,借力打力"之真諦。

今人多惑於少林外家功夫之表象,殊不知少林武學本有"禪武一如"之傳統。延莊大師演練時眉間舒展、呼吸綿長,正是將"戒定慧"三學融於拳架。昔年妙興大師【羅漢拳訣】有云:"練拳不參禪,終是野狐禪。"此套柔拳每一式皆含"觀自在"之心法,非單純技擊之術,實為移動之禪修。

當代武術常有重形輕意之弊,而釋延莊大師此演,可謂為少林武學正本清源。其拳勢中"剛中寓柔,柔中蘊剛"的境界,非三十年寒暑之功不能至。學者當透過視頻表象,體悟其中"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武學大道,方不負少林千年傳承之真精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