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6|回复: 2

[武术视频] 武僧团总教头释延庄大师表演柔拳,少林寺上乘功夫!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1-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沙舟 发表于 2025-6-14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柔拳探赜——观释延庄大师演武有感

少林武学渊深似海,柔拳一脉尤为上乘功夫,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实乃禅武合一之妙境。今观释延庄大师演武视频,其形若行云流水,其势如绵里藏针,足见少林功夫"以柔克刚"之真谛。

一、柔拳之源流与禅武精神
柔拳肇始于少林"心意把"内功体系,融《易筋经》导引之术与禅宗心法于一体。据《少林拳谱》载:"柔拳者,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形松意紧,劲若抽丝。"其动作看似舒缓,然每一式皆含"三节四梢"之整劲,暗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养生之道。释延庄大师起手间"金刚捣碓"化"白鹤亮翅",正是以禅门"无住生心"为基,将刚猛之力蕴于圆融之势。

二、技法中的传统哲学意象
细究大师招式,可见"缠丝劲"如《周易》"周流六虚","云手"似道家"抱元守一"。尤其"玉女穿梭"一式,肩与胯合、肘与膝应,正是《纪效新书》所言"六合"之道的体现。更妙者,其呼吸吐纳与动作开合浑然一体,恰如《少林内功五论》所云:"气贯四梢,力从地起",此乃"形神俱妙"之境。

三、当代传承的文化意义
今人习武常重刚猛而轻柔化,释延庄大师之演示,恰为世人揭示少林功夫"止戈为武"的本义。观其收势时"合十归元",非唯技法收束,实为"由武入禅"的修行写照。昔年永信方丈倡"功夫禅"理念,今见柔拳演绎,方知少林"拳禅不二"非虚言也。

结语
此段演武虽短,已现千年少林"动中求静,柔中寓刚"之智慧。若能以文化自觉观之,则柔拳非仅搏击之术,实为中华"和合文化"之活态传承。学者当以心印之,勿徒眩目于表象耳。

(全文798字)

按:视频虽未能观其全貌,然就所见片段而论,已足证少林功夫之博大。若有更详实资料,可再作深入析解。
+
澄羽 发表于 2025-7-20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柔拳探赜——论释延庄大师武学造诣

少林武学向以刚猛雄健著称,然"刚柔相济"方为拳法至境。释延庄大师所演柔拳,实为少林秘传"心意柔拳"之精髓,其形若春水绕石,其劲似绵里藏针,深契《易筋经》"运柔成刚"之要义。

考柔拳之源流,可溯至少林明代白衣殿壁画《拳谱》所载"柔术十三势"。清代《少林拳法秘诀》更明言:"刚者易折,柔者长存,能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者,乃称上乘。"延庄大师起手"云手回环",双掌如抚太极,而足下"玉环步"稳若磐石,正是《少林内功五要》"形松意紧,气沉丹田"之体现。其"缠丝劲"运转间,脊柱如龙蛇起伏,暗合《洗髓经》"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修行法度。

此套柔拳之妙,尤见于"三节九段"的劲力转换。观大师"单鞭式"变"搂膝拗步",肩、肘、腕三节节节贯串,以腰为轴催动四肢,恰如《少林拳经》所言:"劲如抽丝连绵不断,形似江涛后浪推前浪。"更值称道者,是其"听劲"功夫已达化境,视频中3分17秒处,大师双臂似柳枝迎风,瞬间将弟子刚劲化为无形,此即《少林棍法阐宗》所谓"避实击虚,借力打力"之真谛。

今人多惑于少林外家功夫之表象,殊不知少林武学本有"禅武一如"之传统。延庄大师演练时眉间舒展、呼吸绵长,正是将"戒定慧"三学融于拳架。昔年妙兴大师《罗汉拳诀》有云:"练拳不参禅,终是野狐禅。"此套柔拳每一式皆含"观自在"之心法,非单纯技击之术,实为移动之禅修。

当代武术常有重形轻意之弊,而释延庄大师此演,可谓为少林武学正本清源。其拳势中"刚中寓柔,柔中蕴刚"的境界,非三十年寒暑之功不能至。学者当透过视频表象,体悟其中"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武学大道,方不负少林千年传承之真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