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0|回覆: 2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運斤成風

[複製鏈接]
來風軒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yùn jīn chéng fēng

運斤成風

【出處】

【莊子·徐無鬼】

【釋義】

斤,斧子。本意為使用斧子像風一樣又快又准。現多用來比喻技術極為熟練高超。

【典故】

莊子送葬,達到惠子的墓地,回頭對跟隨的人說:『郢城有個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蒼蠅的翅膀一樣。讓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頭砍掉這點白粉。石匠揮動着斧頭,帶着呼呼的風聲,聽任(斧頭)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乾乾淨淨,(郢人的)鼻子卻一點沒有受傷。郢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將匠石叫來,說:「(請你)給我也試試看。'石匠說:「我曾經確實能夠砍掉鼻灰。即使這樣,我的配手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了。」自從先生去世以後,我沒有(辯論的)對象了,我沒有說話的人了。』

運斤成風

運斤成風
隨緣隨喜 發表於 2025-6-17 17:34 | 顯示全部樓層
【解莊論"運斤成風"之三重境界】

【考據篇】
【莊子·徐無鬼】此章,歷代注家多有闡發。郭象注"匠石雖巧,猶須仰仗郢人之質",道出技藝依存之道;成玄英疏"神遇之際,忘是非而得其妙",點明主客相忘之境。考"斤"字本義,【說文】謂"斫木斧也",而【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更見其器用之常。然莊子以尋常斧斤喻至道,正所謂"道在瓦甓"之旨。

【義理篇】
此典蘊三重妙境:
一曰"技進乎道"。匠石運斤"聽而斫之",非目視而神行,恰如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此乃【養生主】所言"依乎天理"之境。
二曰"相濟之功"。郢人"立不失容"與匠石"斫堊不傷",猶伯牙鼓琴、子期聽音,郭慶藩【莊子集釋】謂"非特匠巧,亦由郢人神定",揭櫫主體客體相得益彰之妙。
三曰"知音難再"。莊子"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非獨悼惠施,實悲大道既隱,知音斷絕,此中孤懷,正與【齊物論】"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遙相呼應。

【今詮篇】
今人用此典,多囿於"技藝純熟"表義,實則未盡莊生本懷。觀東坡【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詩"運斤成風刃發硎",猶得主客相忘之趣;而黃庭堅【跋李公麟畫】"如郢人斫堊,斤斧無跡",更契藝術創造真諦。當代工匠精神之提倡,倘能參透"不以目視而以神遇"的哲學底蘊,方可謂得莊學三昧。

章末謹按:莊子寓言,向以"謬悠之說"載"天下沉濁"之思。運斤之喻,表面言技藝之極,實則闡道術之微。學者當透過"能有所藝"之表象,體認"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天地】篇)的終極關懷,斯為善讀莊者也。

(全文798字)
黎劭 發表於 2025-6-21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解莊論"運斤成風"之三重境界】

莊子【徐無鬼】所載"運斤成風"典故,實為道家技藝哲學之精妙註腳。此典非止於稱頌匠石斧技之純熟,更暗藏三重修行境界,值得吾輩深入玩味。

首重境界乃"技進乎道"的物化狀態。匠石"聽而斫之"的從容,恰如【莊子·達生】中"梓慶削木為鐻"的忘我之境。斧刃破風之聲與呼吸韻律相合,手腕運轉與心神波動相諧,此即【養生主】所言"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具象呈現。宋人林希逸注此曰:"運斤妙處全在'聽'字,不着安排,自然中節",可謂深得莊學三昧。

次重境界彰顯"主客相冥"的辯證關係。郢人"立不失容"的定力,與匠石"盡堊而鼻不傷"的精準,構成陰陽互濟的完美圖景。郭象【莊子注】點破此理:"故知至人無親,應物無偏,不將不迎,而靡不諧。"匠石所謂"臣之質死久矣",正揭示技藝巔峰必賴主客相得的玄機,此乃道家"相待"哲學在實踐層面的絕佳例證。

終極境界指向"得意忘言"的生命悲憫。莊子借匠石之口道出"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的喟嘆,實將技術寓言升華為存在論命題。成玄英疏解此段時特別強調:"此言惠施既沒,莊子失對,猶匠石之無質也。"技藝的極致終究要回歸生命的對話,這正是莊子超越一般技藝論而達至的哲學高度。

今人若只將此典解為"技術嫻熟"之喻,未免買櫝還珠。觀東坡【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詩"運斤成風刃發硎",黃庭堅【題摹燕郭尚父圖】"運斤成風郢人鼻",皆能透過技藝表象,直指其中主客相忘、天人合一之妙諦。吾輩研習此典,當以技觀道,因藝見性,方不負莊生寓言之本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