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6|回复: 2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再作冯妇

[复制链接]
来风轩 发表于 2018-1-1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zài zuò féng fù

再作冯妇

《出处》

《孟子·尽心下》

《释义》

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重操旧业

《典故》

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可有人却讥笑他,讥笑他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弃了。

再作冯妇

再作冯妇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25-3-29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再作冯妇"之典》

《典源考辨》
"再作冯妇"典出《孟子·尽心下》,属先秦儒家经典中罕见的寓言式记载。晋人冯妇本以搏虎闻名,后归善士之列,然见众人困于猛虎,终复出手。此典在汉唐注疏中多被诠释为"不得已而返旧业",至宋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则点明其"虽善亦悔"的伦理困境。

《微言大义》
孟子引此典实含三重深意:其一彰明"权变"之理,君子守经亦须达权,如冯妇之救危;其二揭示"名实之辨",众人赞其勇而士人讥其违志,凸显行为评价的多维性;其三暗讽执一不通之弊,正如《周易·系辞》所言"穷则变,变则通"。

《今谛》
此典在当代语境中尤具启示:职业选择当如冯妇,既不必困于既往身份,亦不可罔顾现实需求。王阳明《传习录》云"在事上磨炼",正与此相通。然须谨记,所谓"再作"非简单重复,乃经历否定之否定后的升华,恰似冯妇搏虎时兼具勇力与善念的新境界。

(全文计489字)
蔡修七 发表于 2025-4-11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再作冯妇"之道德困境与价值抉择》

"再作冯妇"典出《孟子·尽心下》,此典故以晋国勇士冯妇"善搏虎,卒为善士"而复搏虎之事,引发"士则之"与"众人悦之"的价值悖论。细究此典,实含三重哲学意蕴:

一、职业伦理与社会期待之冲突
冯妇之"为善士",乃完成从"力者"到"德者"的身份转换。然当其见"虎负嵎,莫之敢撄"时,专业本能与社会责任产生激烈碰撞。《孟子》赵岐注谓"众人悦其勇猛",正揭示社会对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往往超越道德标签。这种矛盾在当代语境下,恰如专业人士面临"用舍行藏"的永恒命题。

二、行为动机的诠释学争议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指出:"其心未必见善而止。"此说触及行为评价的核心标准——若冯妇搏虎出于救人之急,则属"义之与比";若因技痒难耐,则堕入"矜能炫技"。故韩愈《后汉三贤赞》云"时其宜兮",强调情境判断的重要性。这种动机论辨析,至今仍是职业伦理讨论的关键维度。

三、儒家"权变"思想的具象化
《孟子》将此典置于"尽信书不如无书"章节,暗合"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的权变智慧。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解此谓"圣人未尝执一",冯妇之择实为"时中"之道的实践。在现代职业语境中,这种灵活性与专业坚守的平衡,恰是"君子不器"的深层体现。

此典故留给今人的启示在于:专业价值的实现,既需"不以三公易其介"的操守,亦要"通权达变"的智慧。冯妇之择非简单的职业回归,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对"善"的重新定义。若拘泥于身份标签而罔顾实际需要,反失儒家"经权"思想之本真。故评价专业选择,当观其心志、察其时势,方得其中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