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1|回覆: 2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再作馮婦

[複製鏈接]
來風軒 發表於 2018-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zài zuò féng fù

再作馮婦

【出處】

【孟子·盡心下】

【釋義】

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重操舊業

【典故】

晉國有個人叫馮婦的,善於打虎,後來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隻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勢險阻的地方,沒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遠遠望見馮婦來了,連忙跑過去迎接他。馮婦挽袖伸臂地走下車來,眾人都很高興,可有人卻譏笑他,譏笑他重操舊業,又干起了打虎的勾當,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棄了。

再作馮婦

再作馮婦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3-29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釋"再作馮婦"之典】

【典源考辨】
"再作馮婦"典出【孟子·盡心下】,屬先秦儒家經典中罕見的寓言式記載。晉人馮婦本以搏虎聞名,後歸善士之列,然見眾人困於猛虎,終復出手。此典在漢唐註疏中多被詮釋為"不得已而返舊業",至宋儒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則點明其"雖善亦悔"的倫理困境。

【微言大義】
孟子引此典實含三重深意:其一彰明"權變"之理,君子守經亦須達權,如馮婦之救危;其二揭示"名實之辨",眾人贊其勇而士人譏其違志,凸顯行為評價的多維性;其三暗諷執一不通之弊,正如【周易·繫辭】所言"窮則變,變則通"。

【今諦】
此典在當代語境中尤具啟示:職業選擇當如馮婦,既不必困於既往身份,亦不可罔顧現實需求。王陽明【傳習錄】云"在事上磨鍊",正與此相通。然須謹記,所謂"再作"非簡單重複,乃經歷否定之否定後的升華,恰似馮婦搏虎時兼具勇力與善念的新境界。

(全文計489字)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4-11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再作馮婦"之道德困境與價值抉擇】

"再作馮婦"典出【孟子·盡心下】,此典故以晉國勇士馮婦"善搏虎,卒為善士"而復搏虎之事,引發"士則之"與"眾人悅之"的價值悖論。細究此典,實含三重哲學意蘊:

一、職業倫理與社會期待之衝突
馮婦之"為善士",乃完成從"力者"到"德者"的身份轉換。然當其見"虎負嵎,莫之敢攖"時,專業本能與社會責任產生激烈碰撞。【孟子】趙岐注謂"眾人悅其勇猛",正揭示社會對專業能力的實際需求往往超越道德標籤。這種矛盾在當代語境下,恰如專業人士面臨"用舍行藏"的永恆命題。

二、行為動機的詮釋學爭議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指出:"其心未必見善而止。"此說觸及行為評價的核心標準——若馮婦搏虎出於救人之急,則屬"義之與比";若因技癢難耐,則墮入"矜能炫技"。故韓愈【後漢三賢贊】云"時其宜兮",強調情境判斷的重要性。這種動機論辨析,至今仍是職業倫理討論的關鍵維度。

三、儒家"權變"思想的具象化
【孟子】將此典置於"盡信書不如無書"章節,暗合"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的權變智慧。程頤【河南程氏遺書】解此謂"聖人未嘗執一",馮婦之擇實為"時中"之道的實踐。在現代職業語境中,這種靈活性與專業堅守的平衡,恰是"君子不器"的深層體現。

此典故留給今人的啟示在於:專業價值的實現,既需"不以三公易其介"的操守,亦要"通權達變"的智慧。馮婦之擇非簡單的職業回歸,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對"善"的重新定義。若拘泥於身份標籤而罔顧實際需要,反失儒家"經權"思想之本真。故評價專業選擇,當觀其心志、察其時勢,方得其中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