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7|回复: 2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举案齐眉

[复制链接]
来风轩 发表于 2018-1-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ǔ àn qí méi

举案齐眉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

《释义》

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

《典故》

东汉时期的梁鸿是一个很有品德的人,他家贫、节俭、以养猪为生。有一次,他在放猪的时候不小心将别人的房子给烧了。对此,他不但没有逃避,反而卖掉了所有的猪赔给房子的主人。可是,那家主人仍嫌少,梁鸿就只好到那主人家里打工偿债。

一些富贵人家羡慕梁鸿高尚的品德,想把女儿嫁给他,都被梁鸿谢绝了。同县孟家有位姑娘,选择对象不中意,三十岁还未出嫁。父亲问其缘故,女儿说:“想找一个像梁鸿那样的人。”梁鸿听说就去下聘礼。女方要求用布衣、麻鞋、线筐、纺绩等工具作嫁妆。出嫁时,梳妆打扮进门。过了七天,梁鸿不和妻子谈话。妻子跪在床前说道:“我听说你品德高尚,选择对象很严,几位女子你都未同意,我也挑选过好几个人。现在被你选上了,有什么过失请你明说,我好改正。”梁鸿说:“我本想找一个穿着朴素的人,一同到深山里隐居。如今你天天穿着好衣裳,涂上脂粉,如此爱慕虚荣,难道是我所希望的人?”妻说:“我是故意考验你的,我还有隐居的衣服。”于是,妻子就把头发改成椎髻,穿上布衣,全身劳动打扮,走上前来。梁鸿大喜道:“这才真是梁鸿的老婆呀!能和我过一辈子了!”于是替她取字叫德曜,名孟光

后来,梁鸿到了吴地,找到一家富豪名叫皋伯通的,住在屋檐下,替人家舂米。每天回家,妻子替他做好饭,把盘子举到眉毛边。伯通见了觉得奇怪,便说:“这个雇工能使老婆这样敬重,决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才让他住在家里。

c157172a53d569b3c90be7f167fe6daf.jp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3-31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鬼牛土狍 发表于 2025-4-1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举案齐眉"中的夫妻伦理与隐逸精神》

"举案齐眉"一典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其事虽简,然其中蕴含的夫妻相处之道与士人精神追求,实为中华伦理文化之精粹。今试从三个方面剖析其深层意蕴。

一、道德自律的典范性
梁鸿"焚舍偿豕"之举,展现东汉士人"不苟取予"的操守。《孟子·离娄下》言"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梁鸿宁卖豕偿债而不委过他人,恰是"慎独"精神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其偿债后"躬执家佣"的行为,更超越当时"刑不上大夫"的世俗观念,展现出道德自律的彻底性。这种品格正是孟光"择偶必如梁伯鸾"的根本原因,亦为后世树立"德配"的典范。

二、夫妻关系的辩证性
孟光"七日不答"后的对答,暗合《礼记·昏义》"夫妇有义"的古训。其"更服椎髻"的转变,非简单顺从,而是精神层面的共鸣。梁鸿所求非貌之朴,实乃心之真;孟光所现非形之陋,实为志之同。这种通过外在形质达成精神契合的过程,正是中国式婚姻"形神相即"哲学观的生动体现。后世多关注"举案"之礼,却忽略此前"易服"的精神对话,实为舍本逐末。

三、隐逸精神的实践性
梁鸿夫妇最终选择"赁舂吴门",恰是对《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践行。皋伯通"察佣而敬之"的细节,揭示真隐者"和光同尘"的特质。值得注意的是,举案齐眉的场景发生在寄人篱下之时,说明真正的礼敬不受环境制约。这种"处困而亨"的修养,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精神一脉相承。

今人观此典故,当超越表象的夫妻礼节,领会其中"共守其志"的本质。在物质丰裕的当下,梁鸿夫妇展现的精神相契、甘贫乐道的境界,仍不失为现代婚姻关系的明镜。其故事之所以流传千载,正在于它揭示了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不仅是生活的伴侣,更是精神的同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