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9|回覆: 0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擲果盈車

[複製連結]
來風軒 發表於 2018-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zhì guǒ yíng chē

擲果盈車

【出處】

【語林】劉孝 注

【釋義】

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與追捧。

【典故】

晉朝時期,有一個美男子叫做潘安,他長得特別美,連老婦人都為之着迷。潘安每次坐車出門,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女粉絲去圍觀他,並往他的車子裏扔水果,以至於潘安回家之後,發現整個車子裏都裝滿了水果。然而,有一個叫做左思的文學家長得特別丑,他也想學潘安那樣坐車出門。誰知,他每次坐車出門,婦人都向他吐口水,左思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家。

湯巫 發表於 2025-6-24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擲果盈車"之審美意蘊與社會觀照】

"擲果盈車"一典出自【語林】劉孝標註,其事雖簡,卻深具文化意涵。此典以潘安、左思二人際遇之懸殊,折射出魏晉時期特殊的審美風尚與社會心理,值得深入辨析。

考潘安之貌,【世說新語·容止】有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其出行時"婦人連手共縈之",更投以果實,此非單純慕色,實為魏晉風度之具象化表現。當時士族崇尚"神超形越"的審美理想,潘安之貌恰符"朗朗如日月之入懷"的品評標準。值得注意的是,所擲果實非俗物,【周禮】有"饋食之籩,其實棗栗"的記載,果實自古即為禮儀載體,婦人以果相贈,實含"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雅意。

反觀左思之事,【晉書】本傳稱其"貌寢口訥",然其【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才學與容貌形成鮮明對照。時人"唾其面"之舉,恰暴露審美判斷的偏頗。葛洪【抱朴子】云:"觀俗之論,非辯才之難,而識真之難。"左思遭遇,正是世俗以貌取人之弊的生動寫照。

此典故深層反映了魏晉時期"才性之辨"的思想衝突。劉劭【人物誌】強調"形質異氣,稟之自然",而當時社會卻出現"重形輕神"的流弊。潘安雖貌美,亦為"二十四友"之一,文采斐然;左思雖貌寢,卻是"太康之英"。二人對比恰說明:外在容貌與內在才性,本應各得其所,然世俗之見常失其中正。

今人觀此典故,當有三重啟示:其一,審美活動須超越表象,如【文心雕龍】所言"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其二,才性評判宜持"各從其志"的包容態度;其三,社會風尚當避免"一隅之見"。潘安車載瓜果的盛況與左思蒙受唾棄的窘境,同樣值得當代人鏡鑒。
錢佟 發表於 2025-7-14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擲果盈車"之審美意蘊與社會觀照】

"擲果盈車"典出【語林】劉孝標註,此典故以潘安、左思二人際遇之懸殊,生動展現了魏晉時期獨特的審美風尚與社會心理。細究此典,實含三重文化深意。

一、容貌崇拜與才德之辨
魏晉之際,"人物品藻"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容止】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其出行則"婦人連手共縈之",此非獨貌美使然,實乃當時"以形寫神"審美觀的體現。然左思雖"貌寢口訥",卻作【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此中反差正揭示時人"重形輕神"之弊。葛洪【抱朴子】有言:"觀貌之佳丑,豈必皆吉凶之表哉?"恰為此典作注。

二、女性審美自主之先聲
典故中婦人擲果吐唾,實為古代女性罕有的審美表達。考【晉書·五行志】,時婦女"路遇美男子,輒相邀遮",這種公開的審美行為,突破了"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約束。雖為片面之姿容評判,卻不失為女性主體意識之萌芽。范曄【後漢書】稱"魏晉以來,婦人之飾愈盛",正與此社會風氣相呼應。

三、士人形象的多元建構
潘安"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其美名與文采並重;左思雖遭唾棄,終以文章顯世。二人際遇恰成【文心雕龍】"形文""聲文""情文"之生動詮釋。陸機【文賦】云:"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此典警示世人:外在之貌終隨歲月消逝,惟內在才德可垂範後世。

今人觀此典故,當超越表象之趣聞,得其三重啟示:審美當形神兼備,社會宜寬容多元,人生須德才並重。昔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潘左之事,豈非千古明鏡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