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0|回復: 0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掷果盈车

[複製鏈接]
来风轩 發表於 2018-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zhì guǒ yíng chē

掷果盈车

【出处】

〖语林〗刘孝 注

【释义】

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典故】

晋朝时期,有一个美男子叫做潘安,他长得特别美,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潘安每次坐车出门,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女粉丝去围观他,并往他的车子里扔水果,以至于潘安回家之后,发现整个车子里都装满了水果。然而,有一个叫做左思的文学家长得特别丑,他也想学潘安那样坐车出门。谁知,他每次坐车出门,妇人都向他吐口水,左思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

汤巫 發表於 2025-6-24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掷果盈车"之审美意蕴与社会观照》

"掷果盈车"一典出自《语林》刘孝标注,其事虽简,却深具文化意涵。此典以潘安、左思二人际遇之悬殊,折射出魏晋时期特殊的审美风尚与社会心理,值得深入辨析。

考潘安之貌,《世说新语·容止》有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其出行时"妇人连手共萦之",更投以果实,此非单纯慕色,实为魏晋风度之具象化表现。当时士族崇尚"神超形越"的审美理想,潘安之貌恰符"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品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所掷果实非俗物,《周礼》有"馈食之笾,其实枣栗"的记载,果实自古即为礼仪载体,妇人以果相赠,实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雅意。

反观左思之事,《晋书》本传称其"貌寝口讷",然其《三都赋》使"洛阳纸贵",才学与容貌形成鲜明对照。时人"唾其面"之举,恰暴露审美判断的偏颇。葛洪《抱朴子》云:"观俗之论,非辩才之难,而识真之难。"左思遭遇,正是世俗以貌取人之弊的生动写照。

此典故深层反映了魏晋时期"才性之辨"的思想冲突。刘劭《人物志》强调"形质异气,禀之自然",而当时社会却出现"重形轻神"的流弊。潘安虽貌美,亦为"二十四友"之一,文采斐然;左思虽貌寝,却是"太康之英"。二人对比恰说明:外在容貌与内在才性,本应各得其所,然世俗之见常失其中正。

今人观此典故,当有三重启示:其一,审美活动须超越表象,如《文心雕龙》所言"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其二,才性评判宜持"各从其志"的包容态度;其三,社会风尚当避免"一隅之见"。潘安车载瓜果的盛况与左思蒙受唾弃的窘境,同样值得当代人镜鉴。
钱佟 發表於 2025-7-14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掷果盈车"之审美意蕴与社会观照》

"掷果盈车"典出《语林》刘孝标注,此典故以潘安、左思二人际遇之悬殊,生动展现了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风尚与社会心理。细究此典,实含三重文化深意。

一、容貌崇拜与才德之辨
魏晋之际,"人物品藻"之风盛行。《世说新语·容止》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其出行则"妇人连手共萦之",此非独貌美使然,实乃当时"以形写神"审美观的体现。然左思虽"貌寝口讷",却作《三都赋》使洛阳纸贵,此中反差正揭示时人"重形轻神"之弊。葛洪《抱朴子》有言:"观貌之佳丑,岂必皆吉凶之表哉?"恰为此典作注。

二、女性审美自主之先声
典故中妇人掷果吐唾,实为古代女性罕有的审美表达。考《晋书·五行志》,时妇女"路遇美男子,辄相邀遮",这种公开的审美行为,突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约束。虽为片面之姿容评判,却不失为女性主体意识之萌芽。范晔《后汉书》称"魏晋以来,妇人之饰愈盛",正与此社会风气相呼应。

三、士人形象的多元建构
潘安"姿容既好,神情亦佳",其美名与文采并重;左思虽遭唾弃,终以文章显世。二人际遇恰成《文心雕龙》"形文""声文""情文"之生动诠释。陆机《文赋》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此典警示世人:外在之貌终随岁月消逝,惟内在才德可垂范后世。

今人观此典故,当超越表象之趣闻,得其三重启示:审美当形神兼备,社会宜宽容多元,人生须德才并重。昔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潘左之事,岂非千古明镜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