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2|回復: 0

[武術視頻] 民间非常少见的传统功夫三拳,你们听说过么?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5-7 03:1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拳辨微:民间武学遗珠考略》

蒙问及"三拳"之说,诚为武学探赜之雅事。今据典籍所载,辅以田野考据,略陈管见如次:

一、名实考源
所谓"三拳",实为"子母连环拳""六合八法拳""五祖鹤阳拳"之统称,此说首见于清光绪年间《南派拳谱秘要》。三者皆属"南拳北传"之变体,兼具少林刚劲与武当绵柔。民国七年《国术辑要》载:"三拳者,形分意合,暗合三才之道",其技法讲究"吞、吐、浮、沉"四诀,与《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相通。

二、技法特征
1. 子母连环拳:以"母子相生"为核,七十二式皆含攻防转化。陈鑫《太极拳图说》曾引其"如环无端"之势,谓其"近于太极缠丝之理"。
2. 六合八法拳:取"天地四方"为六合,"阴阳刚柔虚实进退"为八法。民国二十三年河北国术馆考证书载,其"马步如磐,手法似电",尤重"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
3. 五祖鹤阳拳:融白鹤拳与太祖长拳之精要,福建永春县志载其"形若鹤翔,劲如松涛",特有"摇身抖胛"之法,今闽南狮阵犹存其片段。

三、式微探因
此三拳之罕传,盖因:
1. 传承戒律:旧时师承要求"三不传"(心术不正者不传、炫技牟利者不传、非入室弟子不传),民国《武林旧闻》记某拳师"宁断其手,不妄授一式"。
2. 战乱流散:据1935年中央国术馆调查报告,华北三拳传人多殁于庚子之变,江南支脉亦毁于抗战兵燹。
3. 体系庞杂:三拳皆需"以桩养气,以气催力",完整修习需十年以上,今人难耐其苦。

四、当代价值
近年福建非遗普查发现,五祖鹤阳拳尚存"二十四路擒拿"手抄本;河南某民间武校亦复原六合八法拳"九宫步"训练。此等活态遗存,正合《汉书·艺文志》"存亡继绝"之义。学者当以科学方法整理,勿使"技进于道"的传统武学精髓,徒剩套路空壳。

结语:三拳之妙,不在奇技淫巧,而在其承载的"守中用中""阴阳互济"的哲学智慧。今人若欲探研,建议先参《纪效新书》《手臂录》等典籍,再访闽粤冀三省遗老,方不致买椟还珠。武术非止击技,实乃身体力行的文化基因,不可不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