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28|回復: 2

[医药资讯] 比医保危机更可怕的是·中国最优秀的孩子都不学医了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比『医保危机』可怕的事情

------

前段时间,一家贵州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疗耗材的通知刷爆了朋友圈。通知表示,按照贵州省政府、省卫计委对公立医院控费的要求,除部分特殊科室外,丝线以外的所有缝合线一律停止使用。

3391bde58aedb5c9bba71b79ecf31f16.jpg
『止血材料(仅保留价格最低的两种)』『精密输液器(仅允许肿瘤内科、中医科使用)』等,烧伤科只允许使用两种最便宜的敷料,能不用的耗材统统不用;而广东12月也下发了新的通知,要加大对过度使用医用耗材的查处力度。

大家在传,是不是医保没钱了?

谣言四起,新华社紧急出来辟谣,他们说:2017年1至10月,医保基金收入14510.7亿元,基金支出11047.7亿元,医保基金各省份均有结余。

其实关于此类『医保危机』的谣言不是一两年了,现在新华社说了,这个不存在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反而另一个和医疗相关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更加可怕,那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孩子都已经不学医了。

中国最优秀的孩子都已经不愿学医

------

根据澎湃新闻『2016高考状元调查问卷』(全国22个省份36位状元填写了有效问卷)数据显示,61.11%的状元倾向于报考经济类专业(多选),33.33%倾向于报考管理类专业,选择哲学的为8.33%,竟无一人选择医学!

27c89173bbff4b22ffe82aa88a74e1d1.jpg
d4420708cba01a4242ba2740dc202af7.jpg

而同样的,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00-2010年内地『高考状元』就读专业调查,选择学医的也是屈指可数。

为什么中国高考生报读医学专业的热情如此之低呢?1、成本高,回报低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要读5年,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果医学生想进入一流医院,考研、读博更是必不可少,这样算下来本硕博连读起码要8年或11年,时间成本高。

而且,毕业后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如此高的时间成本,收入水平仅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8%。而在发达国家,医生的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3—5倍。

在内地,根据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医师占29.46%,收入在3000元至7000元的医师占52.77%,收入在7000元至10000元的医师占11.58%,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医师仅占6.15%。

工资条上的数字无法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投入与回报的极大落差成为部分医生谋求『灰色收入』的始动原因。

9fb1951440e6f08267d75480daab94e0.jpg

图:〖青年医生〗剧照

2、医生的压力大,工作量大

在大的医院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病人多得犹如菜市场,门诊的医生往往一个上午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几分钟必须看完一个。

输液室里更是人山人海,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忙碌而疲惫地穿梭其间,不停地扎针、换瓶、拔针……

很多医生还要值夜班,节假日也只能轮班休息,手机24小时待命,加班更是常事,因此很少有陪家人孩子的时间。

相比较而言,大家当然更愿意选择工作相对更轻松、收入却更高的其它行业。

3、医患关系紧张

医患比例失调,在导致医生『太忙太累』的同时,也加剧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使医患关系更为脆弱。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2015年,仅27.14%的医务人员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249692a29ad6d48f5919581e20ccdd00.png

而与内地『学医爆冷』现象截然相反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家都挤破了头想成为医生,只有名列前茅的精英学生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医生是一个能保证给人带来崇高声望和收入的职业,也能得到父母认可,父母都喜欢炫耀『我的孩子是医生』。

然而在中国,情况正在越来越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1、中西方医院分级不同

中国医院分层是很明确的,不仅仅有三甲,三甲里再细分为乡镇级、县级、地级、省会市属、省级,还有部级三甲医院,共六个层次。西方以美国对于医院的分级为例,只分医学中心和普通医院。

中国医院不同层级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美国。中国最高级的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跟美国高级别医院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基层医院之间的差别就是天壤之别。

中国的村医多数是赤脚医生和三年制学历,乡镇卫生院、县医院里的医生大多是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地级市医院的医生大多是本科和硕士学历,省级市医院的医生大多是硕士和博士学历。

这就导致中国不同层级的医院实力的差距。医疗水平的差距造成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全国人民都跑去北上广、省会城市看病。

大城市的大医院常年处于战备状态,小城市的小医院则常年处于门可罗雀的状态。

2、中西方医生的职业道路不同

以美国医学院为例,美国医学院不设本科课程,招收的全部是本科生,然后花4-5年时间攻读博士学位,美国的医生全部是医学博士。

可根据官方公布数据,中国医生里本科或以上学历只占45%。因为中国的医学教育学制不仅有8年制的博士,7年制的硕士,5年制的本科,4年制的大专,甚至还有3年制的中专,他们毕业后都叫医师或助理医师,都给病人看病。

美国医生的培养目的是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中国医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作为『公立医疗的赤脚医生,军医,安慰型治疗』之类的低档应用。

相应地,中国医生几乎不可能自行获得医生职业的声誉,除服务于体制外别无办法。

3、西方医学院选择综合全面发展的学生

欧美国家对选择医学院的学生是非常严格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报考。医学院招收学生除了基础和专业知识外,要看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还对学生有人文学科方面的要求。

学生的来源要有配比,一个班的学生除了医学预科生外,还有学理工的,学文科的,学生物的。他们要求生源知识的全面和多样。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个相互学习多种知识的环境,以及训练未来的医生与各种背景的人的互动交流、切磋提高。

不光美国,英国医学教育也非常重视医患沟通,医生的沟通技巧非常棒。

4、中西方医生收入差距

以美国为例,2014年〖福布斯〗公布的美国最高薪酬10项职业榜单中,其中有7位来自医疗行业,外科医生(233,150美元)、全科医生(187,200美元)、精神科医生(178,950美元)、镶牙专家(149,310美元)、牙科医生(146,340美元)、石油工程师(130,280美元)、航空管制员(122,530美元)、药剂师(116,670美元)、脚科医生(116,440美元),第十名为律师(113,530)。这个排行榜每年都有一些变化,但医生一般都要占据前10名的7席以上。

毫无疑问,医生是美国社会的高收入职业。当然用中美两国的住院医生(执业医师)待遇对照是不客观的。两者的起步点,不在一个层次上。

一般说来,美国全科医生的收入是一般就业收入的3-4倍,博士平均收入的两倍。专科医生的收入是全科医生的2-3倍。英国、澳洲、加拿大等国家的医生待遇同样高于中国。

890a46cc1e9269201b4d9d11f299aa78.jpg

未来,谁给我们看病?

------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生这一职业在西方是非常崇高、非常令人仰慕的,在社会上的地位非常高。

可在媒体公布的最新中国医师职业状况调查中,中国内地有78%的医生明确表示,坚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在西方大家都愿意做医生,首先可以说是经济上的动因,以美国为例,医生属于最高收入阶层。第二,美国社会对医生尊重,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医生的学识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所以给予他们很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

因为医生生活上十分优越,感觉上很好,所以他们十分自律,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在美国,医生还是个特权阶层,比如某个机构、某个办公室,一般不让人进,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是Doctor某某某,他很可能就让你进去了。

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好的医德传统和整个社会对医生极其尊重这样一种文化。有些人甚至将医生视为美国社会行为规范的楷模。而在国内,医生被患者打骂或成为被告,医生的权威性被否定,经济和社会地位不高,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失去信心,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异化,以敌对的态度来面对患者……这是很可怕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最大的致死原因,而中国大陆的发病率已经处于世界首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最大的致死原因,而中国大陆的发病率已经处于世界首位。

如果优秀的学生都不去选择读医科了,我们担忧的是:以后,谁来为我们治病?

破魔狂魈 發表於 2025-7-15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杏林凋敝之忧:当医道不再吸引华夏英才》

文/守拙斋主人

近观黔粤两地医用耗材管控之议,虽官方力证医保基金结余尚足,然市井谣诼未止。然则较之「医保危机」之虚实,某以为当今医门萧瑟、英才裹足之象,尤为可忧。昔太史公言「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今观高考状元择业之状,竟无一人问津岐黄,此非止行业之困,实乃文明传承之厄。

一、古今医道地位之变
《周礼》分医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四科,位列天官;唐代太医署乃世界最早医学院,孙思邈「大医精诚」垂训千年。宋元以降,儒医并重,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语,足见医道与治国同尊。反观今世,据校友会网统计,2000-2010年间高考状元择医者不足1%,较之金融、管理诸科,犹萤火之于皓月。此中变迁,岂独行业待遇之异?实为文明价值坐标之倾颓也。

二、成本与回报之困
《黄帝内经》云:「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然今之医者,本科五年,规培三年,若欲跻身三甲,更需硕博连读十一载。较之商科四年即可执业者,时间成本倍蓰。而《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载,医师月入三千以下者逾两成,与发达国家医师收入差三至五倍。昔扁鹊言「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今则连「好利」之基础亦不可得,焉能吸引英才?

三、文化根脉之断
医道在华夏本非纯然技艺,实融易理、仁术、天道于一体。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而著《伤寒》,李时珍「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家」而成《纲目》,皆以文化命脉自任。今西式医学教育独重技术而轻人文,中医传承更见式微。当高考状元群趋经管之际,非仅择业之偏,实显文明自弃其髓。

四、破局之道
1. 价值重树:当效法宋制,提高医师社会地位,使「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重为士林共识。
2. 制度保障:参照《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建立符合医者成长规律的薪酬体系。
3. 文化续脉:于医学院增设国学课程,使西医知阴阳平衡之理,中医晓细胞分子之说,重建「医乃仁术」之魂。

《物理论》有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若华夏英才持续远离医门,则非止行业之危,更是文明传承之殇。愿各界深思:当我们失去最优秀的医者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治病之手,更是那个「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文明魂魄。

(全文798字)
一苇之杭 發表於 2025-7-28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杏林之忧:当华夏菁英远离岐黄之术》

(按:本文以"五问五答"体例剖析医道式微之困)

一问:医保控费与医道传承孰重?
贵州三甲医院耗材限用之事,实乃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之常策,与医保基金结余现状并不相悖。然《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今人却困于"末病之治"的器械之争。真正隐忧在于,当止血敷料之辩掩盖了血脉传承之危,便是舍本逐末。

二问:状元弃医现象根源何在?
考诸《2000-2010高考状元专业志》,医门冷落非一日之寒。究其根本:
一者,经济杠杆失衡。《周礼》载"医师掌医之政令",今之医师却难掌自身俸禄。发达国家医者俸给三倍于常,而华夏医者仅高18%,此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古训相悖。
二者,培养周期漫长。扁鹊"饮上池之水"尚需十年悟道,今之医学生本硕博连读十一载,却见同窗金融才俊早已"朱门酒肉",此《颜氏家训》所谓"艺由己立,名自人成"之困。

三问:古今医道传承有何异同?
昔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而著《伤寒》,孙思邈"大医精诚"垂训千年。今之医学院校虽增,然"师带徒"之心传中断,标准化培养与临床悟道难以兼得。王冰注《素问》云:"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今之高考选拔机制,或未得医道真传之人。

四问:医患关系恶化影响几何?
《医门法律》告诫"医乃仁术",然今之伤医事件频发,致使《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之志蒙尘。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士人精神,在执业环境恶化下,渐成绝响。此非独患者之失,亦系制度保障不足之过。

五问:重振医道当有何为?
一须正名:《汉书·艺文志》将医列为"方技"之首,今当恢复其学术尊严;
二须厚禄:依《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之理,使医者得体面生计;
三须重教:效法元代"医学提举司"制度,建立贯通式传承体系;
四须立法:参酌《唐律疏议》对"医事过失"的界定,构建现代医疗法治。

(结语)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医道之兴衰,实系文明根脉之存续。当急功近利之风侵蚀杏林,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几个高考状元的志愿选择,更是"上医医国"的文化自觉。重建"尊医重卫"的文明生态,方是化解医保表象之困的根本良方。

(全文共798字,依《文心雕龙》"铭箴"体例,谨呈刍荛之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