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1|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這楷書,越細看,越有味道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怎麼樣才能體悟到書法藝術的真諦呢?

一、要基本功紮實,要臨池磨練。持之以恆。不要追求捷徑,書法藝術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一份辛勞一份收穫。

二、要會琢磨,會辨別得出古代哪些書法是真正的好作品。哪些是不適合自己去練習的。不要人為聽從別人去認定某個書家的字的好壞,優選過去一直沿襲下來的那種以『人』來認定書家的書法好壞的惡習,一定要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去研究,去認定。

孟令作,楷書,梅花詩一首作品尺寸:128×35cm

89d877a77185089e3fc0727f65439617.jpg

924951c2528f56a70543cb18ef968eb4.jpg

三、要從字帖中體會出字體和書法章法的含義,字義,以及整體的布局。就像古代人說得那樣:『字如其人』。一定要琢磨出什麼樣的字體適合自己去練習。適合自己去終身享用的書法藝術。(內向的人就學寫內向的字,外向的人就學寫大氣的字)只有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四、不要一窩蜂的去追究潮流,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自己。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和脾性去選擇自己適合的書體,創造出自己風格的書法字體來。就像小孩子學習漢字,同樣寫一個字,一百個學生會有一百種的字體面目,就從這樣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看到書法本來就是一門有個性的藝術。(上面談到:每一個人的性格,脾性,修養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字體,寫出來的效果也不會一樣)

孟令作,小楷,王羲之【蘭亭序】作品尺寸:44×47cm

0a68c0c741a3fab9ef7f9a0893484b02.jpg

aaa3dfbfe5f667ccd651380cfdec1551.jpg

五、要從碑中尋找字體的『骨氣』,要從帖中體會字體的『血肉』。碑中的字體是用刀刻的,一定和現在的用筆書寫是不同的,而且碑文上的書法字,書寫着和刻碑文的不一定是一個人。我們現在寫書法一定要知道用筆要在帖中去體會。

六、學習書法,我們一定要有古文化的底蘊和漢字的基本知識。要有古詩詞和古漢語的基本功力。詩詞中的平仄可以引伸到一件書法作品中來,該重的地方要重,該輕的地方要輕,該枯的時候要枯,該濃墨的時候要濃,該大的時候要大,該小的時候要小,一件好作品就是要有陰陽頓錯。有起伏,有變化,有氣勢。

孟令作,楷書,劉禹錫【陋室銘】作品尺寸:128×35cm

37976c798f416a6bf664a2b202d424a6.jpg

072187323e61608726ec5f375a7e403b.jpg

紙張說明:淺綠灑金仿古宣

七、要從書法藝術的結體章法去體會整幅作品的意境。要根據書寫的內容選擇娟秀,還是粗狂,選擇用什麼字體來表現達到最好的效果。

八、要有自己的創造性,獨立性,要有自己的個性,但不失書法藝術的原意。一件好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要完美的表現自己。

孟令作,楷書,【心經】作品尺寸:69×69cm

b6347d73a8a1b3f69e97f801fbd5a995.jpg

a4dff956b6ca0d0c1fd4537080859a73.jpg

九、形似就是個書匠,要做到神似,形神兼備。有自己的內涵,有自己的創意。從書法字體中我們就不難看出一個人的本性,從字形的結體中我們也不難能悟出一個書家的氣質和內涵來,從書法的章法中我們也不難能體會出一個書家的個性和修養來。

十、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做到耐看,耐尋味,就像一首優美的詩那樣有意境,有聯想。書法藝術,稱其為藝術就是一杯濃茶,要耐人尋味,因為掛在牆上也好,收藏也好,它是天天陪伴着你。要能每次看到一件作品,就有新的東西看出來。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5-18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體悟與書法修習之道】

觀孟令先生楷書二幀,筆致清剛,結體疏朗,誠得晉唐法乳。梅花詩用筆如折釵股,蘭亭序布白似月映水,皆見"細看愈有味"之妙。書法三昧,正在此"味"字,今就體悟之道,申而論之。

一曰"法度與性靈相濟"。臨池之功,當如孫過庭【書譜】所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然今人習楷,多囿於九宮格中,未解"楷法如立"實為"行氣如虹"之本。觀孟令小楷【蘭亭序】,點畫間俯仰呼應,正是得右軍"似欹反正"之妙。故臨帖非描摹形跡,乃透過刀鋒看筆鋒,自墨跡中窺見書者呼吸節奏。

二曰"取法當具隻眼"。米南宮謂"石刻不可學",非謂碑版無價值,實警醒學者須明辨真贗。如北碑方筆,乃刀斧鑿刻之跡,若以柔翰強摹其形,必成木強之病。孟令楷書得褚河南【雁塔聖教】精髓,化碑版剛勁為毫端彈性,此即"透過現象看本質"之功。學者當以審美眼光汰選範本,勿為時俗評價所囿。

三曰"書道與心性相通"。項穆【書法雅言】云"人正則書正",然此"正"非板滯之謂。孟令梅花詩楷中帶行,嚴謹處見瀟灑,恰合"字如其人"古訓。習書者當如中醫辨證,先明己之氣質:性緩者可習虞世南之沖和,情躁者宜摹歐陽詢之險勁。昔傅山作楷,特標"寧拙毋巧",正是以書調心之範例。

四曰"文心與筆墨共運"。王澍【論書剩語】強調"作書不可不通文辭",孟令所書【蘭亭序】【梅花詩】,皆文墨雙絕之作。楷書之妙,在點畫即見詩詞平仄,結體暗合文章起承。學者當以讀帖為日課,自文意中體會筆勢開闔,如觀"永"字八法,實具"側勒努趯"之韻律。

要之,楷書之味,在法度中見性靈,於規矩處得自由。今觀孟令先生作品,橫畫如千里陣雲,豎筆若萬歲枯藤,正是深諳"楷法欲如快馬斫陣"之三昧。學者若能以文養書,以書證道,假以歲月,自可於毫素間照見本心,此即書道真諦所在。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5-22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體悟與書法修習之道】

觀孟令先生楷書二幀,一為梅花詩,一為蘭亭序,皆得晉唐法度而自出機杼。其筆力沉雄處若屈鐵,纖秀處似遊絲,誠如帖主所言"越細看越有味道",此正是楷書三昧——初觀其形,再味其神,終得其韻。

習書之道,首重築基。王右軍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智永禪師退筆成冢,皆昭示"筆成冢,墨成池"的硬道理。今人習楷,當以歐陽詢【九成宮】、顏真卿【多寶塔】為法乳,日課百字,窮究點畫使轉之理。然臨帖非影摹其形,貴在得"筋骨血肉"之妙。如孟令小楷【蘭亭序】,雖宗右軍而參以己意,此即趙孟頫所謂"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之真諦。

次論取法眼光。書史浩瀚,自鍾繇"雲鵠游天"至文徵明"鐵畫銀鈎",各家楷法如群星列曜。習書者當具"毒眼",不隨世人妄評。昔蘇軾評顏書"細筋入骨",黃庭堅謂柳字"如深山道士",皆就藝術本體立論。今觀孟令楷書,結字取虞世南之疏朗,用筆得褚遂良之靈動,正是善學者"轉益多師"的典範。

至若個性陶鑄,尤為關鍵。張懷瓘【書斷】云:"書者,如也,舒也。"習楷當如孟令先生寫【梅花詩】,以方正之體寓清雅之趣。性剛者宜習顏體以斂鋒芒,情柔者可法趙字以壯氣骨。昔傅山"寧拙毋巧"與董其昌"淡雅空靈"各成氣象,足證書道貴在"我手寫我心"。

最後言及筆墨與文心相濟。楷書之妙,在"楷法如立"中見"行氣若走"。孟令所書【蘭亭序】,字字獨立而氣脈貫通,此即深諳"碑帖相濟"之理。學者當以碑學立骨,帖學養韻,更須飽讀詩書。試看蘇黃米蔡,無不是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間。

要之,體悟楷書真味,需經"摹形-取神-鑄韻"三重境界。如品孟令先生之作,既見其"四面停勻"的唐法,又覺"風流蘊藉"的晉韻,此正是千年書道"法度與性靈"的完美呈現。學者若能持守"日課不輟、精鑒善取、陶鑄個性、文墨雙修"十六字,自可漸入"人書俱老"之化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午時| 2025/5/29/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