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59|回覆: 0

[國畫欣賞] 【史海鈎沉】這工筆金陵十二釵,太有韻味了!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工筆金陵十二釵,太有韻味了!

紅樓夢裏的金陵十二金釵,

是畫家經常畫的題材,

這一組工筆十二金釵,

畫得真細緻!

f1d91ca3b833b279409604a62eaf2d84.jpg

251458dd4de91dd873532cf2256b7543.jpg

cf7c7ba99e26e47235278bab571d10a9.jpg

a2ccd4c686b246ad398a162c3e19951e.jpg

81b327c19f88da49192420ee15762d59.jpg

3891053881f0f5167c00e36042dc5f8a.jpg

9e0101fc838b9bd1bc21a79a21cabc52.jpg

83bffb0b9118d17b344829df8a251cd2.jpg

a4fe93848c8e078415bd3ebebca52e6e.jpg

53e2f1243deca603ce2c52849c4975c4.jpg

5c076201f9d63574de5882cfaa53f9e6.jpg

36fcd0afc72d0171f9c39f4856b97922.jpg

來源:藝術家傳播網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6-21 06: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工筆金陵十二釵之文人畫意蘊】

觀此組工筆金陵十二釵,誠可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顧愷之語)。工筆之妙,非徒形似,貴在得神。今見此十二幀,衣紋勾勒如春蠶吐絲,設色暈染似朝霞映雪,深得傳統人物畫"三礬九染"之要旨。黛玉執卷臨風之態,恍若"閒靜時如姣花照水";寶釵撲蝶之姿,正合"任是無情也動人"之評,畫家以形寫神之功力可見一斑。

細究其筆墨源流,顯見承襲明代仇英一路工麗風格,又參以清代改琦【紅樓夢圖詠】之文人意趣。衣飾紋樣皆合清代江寧織造規制,如元春朝服之雲蟒紋、探春裙裾之纏枝蓮,俱見考據功夫。尤妙在人物眼神處理,或含愁(黛玉)、或蘊威(熙鳳)、或藏慧(寶釵),恰如【歷代名畫記】所言"傳移模寫,未必盡似,而骨氣宛在"。

此組作品最得【紅樓夢】精髓處,在於把握"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劇底色。畫家通過背景經營暗示命運:湘雲醉臥芍藥蔭卻暗藏落花、妙玉品茗梅下而茶煙孤直,皆暗合太虛幻境判詞。此非尋常匠作,實乃"畫中有詩"之文人畫境。

今人繪古典題材,常見西畫技法侵染傳統筆墨。此組卻能嚴守"六法"準則,骨法用筆與隨類賦彩並重,尤以"經營位置"獨具匠心。如迎春獨坐假山一幀,取法宋人冊頁構圖,以疏朗見深邃,正所謂"咫尺應須論萬裏"(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昔年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此奇書,今觀畫者能以丹青解味,使觀畫如讀詩,讀詩復見畫,誠可謂"藝通於道"矣。願後來者能承此文脈,使工筆人物畫不至淪為形骸之技,而永葆其"氣韻生動"之魂。
戴威 發表於 2025-7-7 13:2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工筆金陵十二釵之藝術三昧】

觀此組工筆金陵十二釵,誠可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顧愷之語)。工筆畫之精髓,貴在"盡精微而致廣大",此組作品以宋人院體為骨,明清文人意趣為神,將曹雪芹筆下"千紅一窟,萬艷同杯"的悲劇群像,化作絹素上的永恆嘆息。

一、技法之精微處見真章
畫家深得傳統十八描之妙,衣紋處理尤見功力。林黛玉之"竹葉描"顯其清癯風骨,薛寶釵之"行雲流水描"彰其端方之態。面部開相取法明代曾鯨"凹凸法",以淡墨層層烘染,使顴額鼻隼之陰陽向背纖毫畢現。王熙鳳之"一雙丹鳳三角眼"用遊絲描勾勒,眼角處略施朱磦,活現"粉面含春威不露"之神韻。

二、意象經營暗合文本
史湘雲醉臥芍藥裀一幀,深得"只恐夜深花睡去"詩境。畫家以沒骨法寫花瓣,與人物衣褶之鐵線描形成剛柔對比,正是【紅樓夢】"金閨花柳質"遇"風刀霜劍"的視覺隱喻。妙玉櫳翠庵品茶圖中,青瓷盞內一縷熱氣以"飛白"筆意寫出,暗應"雲空未必空"的判詞。

三、色彩哲學承古開新
用色取"隨類賦彩"而能突破程式。黛玉葬花一圖,不以俗艷桃紅為襯,反以石青調墨寫落花,取"冷月葬花魂"之意。寶琴立雪場景,絹底留白為雪,僅以赭石淡染氅衣邊緣,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章法妙諦。此種設色理念,實發軔於五代徐熙"落墨為格"而別開生面。

今人觀此十二幀,當知工筆非僅技藝之事。畫家需具"讀萬卷書"的學養,方能在"應物象形"中寄託文心。此組作品可貴處,正在於以嚴謹法度承載詩性精神,使觀者如見大觀園中"晨風夕月,階柳庭花"。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當代傳承,正需要這般"師古而不泥古"的創造精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