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6|回覆: 1

[中醫養生] 胃口好就脾不虛?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為什麼把『脾虛』拿出來聊聊呢?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人賴以生存的動力源泉,脾虛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現如今的物質生活豐富,生活條件的改變引發出了一系列的容易損傷脾胃的問題,也因此現如今脾虛的人不在少數。認識脾虛,及時調整,不要讓脾虛成為疾病的溫床,就是我們今天話題的目的。

先來說說前陣子遇到的一位患者:男性,27歲,體胖,自覺疲倦,周身困頓,食後睏乏明顯,皮膚濕疹反覆發作,食慾佳,大便一日三次,粘膩沾馬桶,小便正常,睡眠好,舌淡紅胖大,有齒痕,苔白略厚。

『大夫,您說我這是怎麼了?人家這年齡的人都精力充沛,我怎麼幹點什麼都覺得累?你看我這塊頭,也不是那種乾巴瘦弱、營養不良的感覺啊,怎麼就這麼慫呢?』『嗯,你這塊頭啊,是虛胖,你這是明顯的脾虛有濕的症狀。』『啥?脾虛?我這吃嘛嘛香的,怎麼可能脾虛?』

是啊,吃嘛嘛香的狀態,怎麼可能是脾虛呢?很多人都認為,胃口好就脾不虛。

然而事實如此,胃口好≠脾不虛!胃口好只能說明胃的受納功能好,能吃,至於吃進去能不能消化成為水谷精微(營養),能不能被人體充分利用,能不能達到補充人體每日損耗的氣血的目的,那光靠胃口可是看不出來的。比如中醫里的胃強脾弱、消谷善飢。

那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有脾虛的問題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脾虛都有哪些症狀。這裡先要強調一點:症狀可能有很多,但並不是每個人脾虛都會表現出所有的症狀,有的人可能只有一個症狀,有可能有幾個症狀,沒有人是完全按照教科書生病的。下面列舉的這些症狀也是讓大家有個警惕,提示大家可能有脾虛的問題。

脾胃問題最適合食療八珍粉保健:

經典症狀二

大便異常如腹瀉、便秘、大便沾馬桶等。

食物在進入人體,消化的過程受到了影響,產生的代謝終產物自然與眾不同,因此大便的狀態也提示我們脾胃功能的好壞。脾虛腹瀉多見大便時溏時瀉,反覆日久,飲食稍不留神就腹瀉,大便中時有不消化的食物。脾虛也不都表現為腹瀉,當脾氣虛明顯,大便傳導推動無力,加上脾血不能濡潤腸道,大腸枯燥的時候,則表現為便秘。若是脾虛水濕運化無力,濕邪困着則可見大便粘膩沾馬桶的症狀。

經典症狀三

身胖腫脹

脾虛則轉輸功能失職,不能運化水谷,則經脈壅塞不通,則見腫脹(氣腫)。此腫時腫時消,遇休息好時腫略消,遇疲勞時則腫甚。若脾虛水停,則泛溢肌膚為水腫,此腫主要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除此以外,眼睛上下眼胞腫脹如球狀,也是脾虛的表現之一,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塞所致。

經典症狀四

疲倦神乏、四肢倦怠

脾主肌肉,脾氣虛則肌肉無力,自覺倦怠疲乏。脾虛則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人體動力不足,亦見疲乏無力感。有一類朋友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吃完就困,甚至嚴重的吃飯吃到一半就睡着了,這也是脾虛的表現。

經典症狀五

牙齦出血、皮下出血等

脾統攝全身之血,當脾氣虛,血失統攝,則出現各種出血。若是經常牙齦出血或是非磕碰情況下莫名其妙的出現皮下出血的情況,當考慮是否有脾虛的問題。除此以外,婦女月經不調,經血過多或是崩漏不止,也有可能是脾虛的問題。

經典症狀六

痰多不斷

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脾虛則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表現為非外感期間出現咯痰清稀或白粘,咯吐不斷,食肥膩或甜食後明顯痰多,口中粘膩不爽等。

若有以上的幾大經典症狀,就要考慮是否有脾虛的問題了。鑑於脾胃對人體的重要性,一定要及時護養哦!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4-2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胃強脾弱"之病理機要及辨證要點】

案主病機析微
觀此患者體胖倦怠、食後睏乏、便溏粘膩、舌胖齒痕諸症,實乃典型脾虛濕困之候。【素問·髒氣法時論】言"脾病者,身重善飢",正與此證相合。其食慾旺盛而運化失司,恰應"胃強脾弱"之病機,此非真胃氣強盛,實為脾失健運致胃中虛火浮越之假象。

脾胃功能辨異
1. 受納與運化之別
【黃帝內經】明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患者多食易飢僅示胃之受納尚可,然便溏、身重等症已暴露脾失健運之實。李東垣【脾胃論】特別指出:"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此雖言瘦證,其理與本案虛胖可互參。

2. 水谷精微代謝三階
初級障礙:食而不化(完谷不化)
中級障礙:化而不運(濕濁中阻)
高級障礙:運而不布(水腫肥胖)
本案患者已現中級向高級過渡之象,濕疹反覆正是濕邪外泛之徵。

脾虛辨證綱領
(一)核心症狀群
1. 運化失職證
大便特徵:粘膩不成形(濕盛)、完谷不化(氣虛)、先干後溏(氣陰兩虛)
舌象演變:齒痕舌(Ⅰ度)→白厚苔(Ⅱ度)→舌面水滑(Ⅲ度)

2. 水濕困脾證
體倦如裹綿
頭重如裹帛
下肢沉重如灌鉛

(二)特殊辨證要點
1. paradoxical症狀(矛盾症候)
消谷善飢伴體重異常增減
多寐而神不清爽
口乾不欲飲

調治要則
1. 治標三法
芳化醒脾:藿香、佩蘭
淡滲利濕:茯苓、薏苡仁
辛開苦降:半夏、黃連

2. 治本三要
運脾貴在動:酌加陳皮、砂仁
補脾貴在守:參苓白朮散為底方
化濕貴在通:少佐木香、厚朴

養生箴言
【遵生八箋】云:"善養脾者,當調其飲食之節,適其寒溫之宜。"建議患者:
1. 飲食遵循"三不原則":不冷、不膩、不雜
2. 運動把握"三宜標準":宜緩(八段錦)、宜暖(避寒濕)、宜恆(定時定量)

此案警示:脾胃病機複雜,不可執一症而斷全局。臨床須參合四診,尤當細察二便、舌脈等真髒之象,方不致誤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