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8|回复: 1

[中医养生] 胃口好就脾不虚?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7-12-3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为什么把“脾虚”拿出来聊聊呢?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赖以生存的动力源泉,脾虚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现如今的物质生活丰富,生活条件的改变引发出了一系列的容易损伤脾胃的问题,也因此现如今脾虚的人不在少数。认识脾虚,及时调整,不要让脾虚成为疾病的温床,就是我们今天话题的目的。

先来说说前阵子遇到的一位患者:男性,27岁,体胖,自觉疲倦,周身困顿,食后困乏明显,皮肤湿疹反复发作,食欲佳,大便一日三次,粘腻沾马桶,小便正常,睡眠好,舌淡红胖大,有齿痕,苔白略厚。

“大夫,您说我这是怎么了?人家这年龄的人都精力充沛,我怎么干点什么都觉得累?你看我这块头,也不是那种干巴瘦弱、营养不良的感觉啊,怎么就这么怂呢?”“嗯,你这块头啊,是虚胖,你这是明显的脾虚有湿的症状。”“啥?脾虚?我这吃嘛嘛香的,怎么可能脾虚?”

是啊,吃嘛嘛香的状态,怎么可能是脾虚呢?很多人都认为,胃口好就脾不虚。

然而事实如此,胃口好≠脾不虚!胃口好只能说明胃的受纳功能好,能吃,至于吃进去能不能消化成为水谷精微(营养),能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能不能达到补充人体每日损耗的气血的目的,那光靠胃口可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中医里的胃强脾弱、消谷善饥。

那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有脾虚的问题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脾虚都有哪些症状。这里先要强调一点:症状可能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脾虚都会表现出所有的症状,有的人可能只有一个症状,有可能有几个症状,没有人是完全按照教科书生病的。下面列举的这些症状也是让大家有个警惕,提示大家可能有脾虚的问题。

脾胃问题最适合食疗八珍粉保健:

经典症状二

大便异常如腹泻、便秘、大便沾马桶等。

食物在进入人体,消化的过程受到了影响,产生的代谢终产物自然与众不同,因此大便的状态也提示我们脾胃功能的好坏。脾虚腹泻多见大便时溏时泻,反复日久,饮食稍不留神就腹泻,大便中时有不消化的食物。脾虚也不都表现为腹泻,当脾气虚明显,大便传导推动无力,加上脾血不能濡润肠道,大肠枯燥的时候,则表现为便秘。若是脾虚水湿运化无力,湿邪困着则可见大便粘腻沾马桶的症状。

经典症状三

身胖肿胀

脾虚则转输功能失职,不能运化水谷,则经脉壅塞不通,则见肿胀(气肿)。此肿时肿时消,遇休息好时肿略消,遇疲劳时则肿甚。若脾虚水停,则泛溢肌肤为水肿,此肿主要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除此以外,眼睛上下眼胞肿胀如球状,也是脾虚的表现之一,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塞所致。

经典症状四

疲倦神乏、四肢倦怠

脾主肌肉,脾气虚则肌肉无力,自觉倦怠疲乏。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人体动力不足,亦见疲乏无力感。有一类朋友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吃完就困,甚至严重的吃饭吃到一半就睡着了,这也是脾虚的表现。

经典症状五

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

脾统摄全身之血,当脾气虚,血失统摄,则出现各种出血。若是经常牙龈出血或是非磕碰情况下莫名其妙的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当考虑是否有脾虚的问题。除此以外,妇女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是崩漏不止,也有可能是脾虚的问题。

经典症状六

痰多不断

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脾虚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表现为非外感期间出现咯痰清稀或白粘,咯吐不断,食肥腻或甜食后明显痰多,口中粘腻不爽等。

若有以上的几大经典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有脾虚的问题了。鉴于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一定要及时护养哦!

无偿天道 发表于 2025-4-2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胃强脾弱"之病理机要及辨证要点》

案主病机析微
观此患者体胖倦怠、食后困乏、便溏粘腻、舌胖齿痕诸症,实乃典型脾虚湿困之候。《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病者,身重善饥",正与此证相合。其食欲旺盛而运化失司,恰应"胃强脾弱"之病机,此非真胃气强盛,实为脾失健运致胃中虚火浮越之假象。

脾胃功能辨异
1. 受纳与运化之别
《黄帝内经》明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患者多食易饥仅示胃之受纳尚可,然便溏、身重等症已暴露脾失健运之实。李东垣《脾胃论》特别指出:"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此虽言瘦证,其理与本案虚胖可互参。

2. 水谷精微代谢三阶
初级障碍:食而不化(完谷不化)
中级障碍:化而不运(湿浊中阻)
高级障碍:运而不布(水肿肥胖)
本案患者已现中级向高级过渡之象,湿疹反复正是湿邪外泛之征。

脾虚辨证纲领
(一)核心症状群
1. 运化失职证
大便特征:粘腻不成形(湿盛)、完谷不化(气虚)、先干后溏(气阴两虚)
舌象演变:齿痕舌(Ⅰ度)→白厚苔(Ⅱ度)→舌面水滑(Ⅲ度)

2. 水湿困脾证
体倦如裹绵
头重如裹帛
下肢沉重如灌铅

(二)特殊辨证要点
1. paradoxical症状(矛盾症候)
消谷善饥伴体重异常增减
多寐而神不清爽
口干不欲饮

调治要则
1. 治标三法
芳化醒脾:藿香、佩兰
淡渗利湿:茯苓、薏苡仁
辛开苦降:半夏、黄连

2. 治本三要
运脾贵在动:酌加陈皮、砂仁
补脾贵在守:参苓白术散为底方
化湿贵在通:少佐木香、厚朴

养生箴言
《遵生八笺》云:"善养脾者,当调其饮食之节,适其寒温之宜。"建议患者:
1. 饮食遵循"三不原则":不冷、不腻、不杂
2. 运动把握"三宜标准":宜缓(八段锦)、宜暖(避寒湿)、宜恒(定时定量)

此案警示:脾胃病机复杂,不可执一症而断全局。临床须参合四诊,尤当细察二便、舌脉等真脏之象,方不致误判。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