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6|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歐陽中石是這樣寫字的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沙坡 發表於 2025-7-31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歐陽中石先生書法視頻有感】

歐陽中石先生執筆之法,誠可謂"澄懷觀道"之典範。其運筆之際,腕底波瀾不驚而氣象萬千,恰如【書譜】所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細觀此幀影像,有三重境界尤值後學體味:

一曰"骨法用筆"。先生起收之際,必作"逆入平出"之勢,中鋒行筆如錐畫沙。觀其橫豎交接處,筋骨內含而不露圭角,深得顏魯公【祭侄稿】"屋漏痕"之妙。此非刻意為之,實乃數十年"退筆成冢"之功所化。

二曰"虛實相生"。其章法佈局尤重"計白當黑",字間疏密若"星漢懸天"。視頻中"永"字末筆長捺,墨色由潤及枯,飛白處似斷還連,暗合董其昌"以奇為正"之論。此等虛實之變,非通曉陰陽之理者不能為。

三曰"書為心畫"。先生每作一點畫,必先凝神靜氣,此即蔡邕【筆論】"默坐靜思,隨意所適"之態。視頻中可見其書寫時眉宇微蹙,筆鋒卻從容不迫,正是"心正氣和則契於妙"的生動詮釋。

今人學書,多惑於"創新"之說。然觀先生之作,楷書根基分明自唐楷築基,行草血脈直溯二王法乳,所謂"新意"實乃"與古為徒"後的自然生發。此中消息,正可印證孫過庭"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至理。

中石先生嘗言:"作字如撫琴,急不得,慢不得。"此視頻雖短,已足見一代大家"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書法境界。後學若能從這幀影像中讀出"筆法""字法""章法"之外的"心法",方可謂善學者也。

(全文共798字)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8-2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歐陽中石先生書藝視頻有感】

歐陽中石先生(1928-2020)作為當代書學泰斗,其運筆之道深得晉唐法脈而自成氣象。今觀此視頻,雖未得見全貌,然就先生執筆、運腕、結字之片段,已可窺見傳統書學"五乖五合"之要義。

一、執筆得中正之趣
視頻中先生執管似取"雙苞"之法,拇指與食指成鳳眼狀,中指抵管,餘二指虛貼。此乃智永【筆陣圖】"掌虛指實"之遺緒,較之單苞法更利八面出鋒。尤為可貴者,其腕部與紙面始終保持"九一分水"之距,使轉時肩肘聯動,恰合孫過庭【書譜】"懸手作書,方得縱舍"之論。

二、行筆見節奏之妙
細察墨跡成形過程,先生起筆多取"築鋒下筆",如太阿截鐵;行筆則中鋒為主,兼用"屋漏痕"意趣;至轉折處常見"暗過"手法,此正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所言"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之實踐。視頻中"永"字末捺的"磔筆",先蓄勢徐行,至三分處驟然鋪毫,恰如【翰林要訣】所述"捺滿提飛"之法。

三、章法含陰陽之理
雖視頻未展示全篇,然單字結構已見"計白當黑"之思。如"書"字橫畫間距遵循"分間布白"古法,上部密不透風,下部疏可走馬,暗合歐陽詢【三十六法】"排疊"與"避就"之要。其字勢多取"敧側相生"之態,如"水"部左傾而右畫作撐柱,此乃深得李北海"欹側取勢"三昧。

四、氣韻承文人傳統
先生運筆時呼吸與行止相諧,視頻中可見蘸墨間隙的"收視反聽",正是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之體現。其線條如老藤盤空,墨色呈現"渴潤相生"之趣,蓋因深悟【書譜】"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辯證之理。

今人學書多惑於形式創新,觀此視頻當知傳統筆法實為根本。先生曾言:"寫字不是書法,書法必須是文化的。"此語道破藝道相濟之真諦。建議習書者反覆揣摩視頻中"筆軟則奇怪生焉"的控筆細節,更當追索其背後"積學累功"的文化底蘊。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