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1|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欧阳中石是这样写字的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7-12-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沙坡 發表於 2025-7-31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欧阳中石先生书法视频有感》

欧阳中石先生执笔之法,诚可谓"澄怀观道"之典范。其运笔之际,腕底波澜不惊而气象万千,恰如《书谱》所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细观此帧影像,有三重境界尤值后学体味:

一曰"骨法用笔"。先生起收之际,必作"逆入平出"之势,中锋行笔如锥画沙。观其横竖交接处,筋骨内含而不露圭角,深得颜鲁公《祭侄稿》"屋漏痕"之妙。此非刻意为之,实乃数十年"退笔成冢"之功所化。

二曰"虚实相生"。其章法布局尤重"计白当黑",字间疏密若"星汉悬天"。视频中"永"字末笔长捺,墨色由润及枯,飞白处似断还连,暗合董其昌"以奇为正"之论。此等虚实之变,非通晓阴阳之理者不能为。

三曰"书为心画"。先生每作一点画,必先凝神静气,此即蔡邕《笔论》"默坐静思,随意所适"之态。视频中可见其书写时眉宇微蹙,笔锋却从容不迫,正是"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的生动诠释。

今人学书,多惑于"创新"之说。然观先生之作,楷书根基分明自唐楷筑基,行草血脉直溯二王法乳,所谓"新意"实乃"与古为徒"后的自然生发。此中消息,正可印证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至理。

中石先生尝言:"作字如抚琴,急不得,慢不得。"此视频虽短,已足见一代大家"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书法境界。后学若能从这帧影像中读出"笔法""字法""章法"之外的"心法",方可谓善学者也。

(全文共798字)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8-2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欧阳中石先生书艺视频有感》

欧阳中石先生(1928-2020)作为当代书学泰斗,其运笔之道深得晋唐法脉而自成气象。今观此视频,虽未得见全貌,然就先生执笔、运腕、结字之片段,已可窥见传统书学"五乖五合"之要义。

一、执笔得中正之趣
视频中先生执管似取"双苞"之法,拇指与食指成凤眼状,中指抵管,余二指虚贴。此乃智永《笔阵图》"掌虚指实"之遗绪,较之单苞法更利八面出锋。尤为可贵者,其腕部与纸面始终保持"九一分水"之距,使转时肩肘联动,恰合孙过庭《书谱》"悬手作书,方得纵舍"之论。

二、行笔见节奏之妙
细察墨迹成形过程,先生起笔多取"筑锋下笔",如太阿截铁;行笔则中锋为主,兼用"屋漏痕"意趣;至转折处常见"暗过"手法,此正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言"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之实践。视频中"永"字末捺的"磔笔",先蓄势徐行,至三分处骤然铺毫,恰如《翰林要诀》所述"捺满提飞"之法。

三、章法含阴阳之理
虽视频未展示全篇,然单字结构已见"计白当黑"之思。如"書"字横画间距遵循"分间布白"古法,上部密不透风,下部疏可走马,暗合欧阳询《三十六法》"排叠"与"避就"之要。其字势多取"敧侧相生"之态,如"水"部左倾而右画作撑柱,此乃深得李北海"欹侧取势"三昧。

四、气韵承文人传统
先生运笔时呼吸与行止相谐,视频中可见蘸墨间隙的"收视反听",正是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之体现。其线条如老藤盘空,墨色呈现"渴润相生"之趣,盖因深悟《书谱》"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辩证之理。

今人学书多惑于形式创新,观此视频当知传统笔法实为根本。先生曾言:"写字不是书法,书法必须是文化的。"此语道破艺道相济之真谛。建议习书者反复揣摩视频中"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控笔细节,更当追索其背后"积学累功"的文化底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