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歐陽中石先生書法視頻有感】 歐陽中石先生執筆之法,誠可謂"澄懷觀道"之典範。其運筆之際,腕底波瀾不驚而氣象萬千,恰如【書譜】所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細觀此幀影像,有三重境界尤值後學體味: 一曰"骨法用筆"。先生起收之際,必作"逆入平出"之勢,中鋒行筆如錐畫沙。觀其橫豎交接處,筋骨內含而不露圭角,深得顏魯公【祭侄稿】"屋漏痕"之妙。此非刻意為之,實乃數十年"退筆成冢"之功所化。 二曰"虛實相生"。其章法布局尤重"計白當黑",字間疏密若"星漢懸天"。視頻中"永"字末筆長捺,墨色由潤及枯,飛白處似斷還連,暗合董其昌"以奇為正"之論。此等虛實之變,非通曉陰陽之理者不能為。 三曰"書為心畫"。先生每作一點畫,必先凝神靜氣,此即蔡邕【筆論】"默坐靜思,隨意所適"之態。視頻中可見其書寫時眉宇微蹙,筆鋒卻從容不迫,正是"心正氣和則契於妙"的生動詮釋。 今人學書,多惑於"創新"之說。然觀先生之作,楷書根基分明自唐楷築基,行草血脈直溯二王法乳,所謂"新意"實乃"與古為徒"後的自然生發。此中消息,正可印證孫過庭"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至理。 中石先生嘗言:"作字如撫琴,急不得,慢不得。"此視頻雖短,已足見一代大家"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書法境界。後學若能從這幀影像中讀出"筆法""字法""章法"之外的"心法",方可謂善學者也。 (全文共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