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8|回復: 0

[儒家学说] 【第282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7章〗成语『鲁卫之政』...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7-12-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7章〗成语『鲁卫之政』是何意?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意思是说:『鲁国的政治和卫国的政治,真如兄弟般相似啊!』

孔子为什么说鲁卫之政如同兄弟呢?他这样说,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从历史原因来看,是因为鲁国和卫国是周朝的两个姬姓诸侯国,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而且当时两国的政治状况也颇为相似。从现实原因来看,是因为鲁国和卫国到了春秋时期,都已衰乱,这种局面也颇为相似,故而孔子有此感叹。

后世多用『鲁卫之政』这个成语,比喻两者的情况或程度差不多。

附:

【原文】

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和卫国的政治,真如兄弟般相似啊!』

百般唉叹 發表於 2025-4-30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子路篇》"鲁卫之政"章义疏

孔子"鲁卫之政,兄弟也"之叹,实蕴含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宗法同源之基
鲁、卫两国俱为姬姓宗藩,鲁乃周公旦之封,卫为康叔之治。考《左传·定公四年》载:"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康叔"聃季授土,陶叔授民",二公皆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血脉同源。周公制礼作乐,康叔承《康诰》之训,两国立国之初皆秉周礼之正。太史公《史记·鲁周公世家》称"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卫康叔世家》亦言"周公惧康叔齿少,作《康诰》《酒诰》《梓材》以诫之"。此即孔子所谓"兄弟"之根本。

二、政教衰变之似
春秋之际,两国皆现"礼崩乐坏"之象。鲁国三桓专权,"八佾舞于庭";卫国则有"父子争国"之乱(《史记·卫康叔世家》)。《论语·季氏》篇载"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正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政在季氏三世矣"相印证。孔子周游列国时,亲见卫灵公"无道"(《论语·宪问》),而鲁哀公亦不能振作。两国政治衰微之轨迹,诚如兄弟之相仿。

三、文化隐喻之旨
"兄弟"之喻,非仅指相似性,更含"本是同根生"的警醒。《礼记·乐记》云:"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鲁卫政治之相似,实为周代宗法制度衰微的典型表征。朱子《论语集注》解此章曰:"鲁,周公之后;卫,康叔之后,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此解深得圣人之意。后世以"鲁卫之政"喻事物相类,然失其本旨。孔子此言,实寄寓对周礼沦丧的深切忧思。

要之,此章当置于春秋礼制变迁的宏观视野中理解。孔子以史家之眼、哲人之思,透过两国政治表象,揭示宗法制度解体的历史必然。读此章者,当如程子所言:"须看圣人所以叹息之意。"(《二程遗书》卷十八)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