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22|回復: 1

[儒家学说] 【第281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6章〗怎样理解『其身正...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6章〗怎样理解『其身正』与『其身不正』?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政者自身端正,不强迫命令,各项政事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强迫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怎样理解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其身正』与『其身不正』呢?『其身正』,就是为政者要以修身正己为先,这是良好政治的开端,必然会带动社会风气趋向良善;『其身不正』,就是为政者带头搞歪门邪道,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风气也一定会走下坡路。孔子用鲜明的对比,指出了『其身正』与『其身不正』分别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施政效果,强调了为政者以身作则的极端重要性。

为政者要『正』,是孔子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其要害,是首先对在上位者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做表率,正人先正己,这也就是『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思想。〖论语〗中孔子多处提到这个『正』字: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其内涵都是讲为政者要带头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走正道,要有正确的方向。

坚守这个『正』字,对于今天的领导者也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

附: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为政者自身端正,不强迫命令,各项政事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强迫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郑见刑 發表於 2025-4-8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论"身正"之为政枢机——释《论语·子路》第六章精义

《论语·子路》第六章所载孔子"其身正"之论,实为儒家政治哲学之要枢。此章虽仅二十余言,然其义理之深广,足为万世法。今试析其精微,以明圣人之旨。

一、"身正"之本在修身
所谓"身正",非仅外在威仪之整肃,实乃心术之端、言行之范。《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正与此章相发明。朱子《集注》谓:"正其身者,谨于修身之谓。"为政者必先格物致知以正其心,诚意正心以修其身,而后方能齐家治国。此即孔子"为政以德"之真谛,亦《中庸》"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之实践路径。

二、政令施行之枢机
"不令而行"与"虽令不从"之对比,揭示政治运作之根本规律。王弼注曰:"正己而物自正,不待令而民自化。"此中深意在于:政治权威之有效性,非源于权力强制,而在于道德感召。孟子所谓"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正是此理。若为政者心术不正,则如《盐铁论》所言"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纵有严刑峻法,终难服众。

三、正反之历史镜鉴
考诸史乘,尧舜"恭己正南面"而天下治,桀纣"暴殄天物"而身死国灭。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之精神,即"身正"之现实践履;而《左传》载"肉食者鄙"之讥,恰为"身不正"之真实写照。司马光《资治通鉴》开篇即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实乃对此章政治哲学之历史诠释。

四、当代治理之启示
今之治政者当深味此章三昧:其一,制度建设需以道德自觉为根基,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其二,政策推行当以公信力为前提,《贞观政要》"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之言犹在耳;其三,社会教化必赖上行下效,此即顾炎武所言"正人心,厚风俗"之要道。

结语:
孔子此章之教,实为政治文明之永恒命题。在权力与责任、制度与人格的辩证关系中,"身正"始终是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要素。程颐所谓"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正是对本章精神最平实的诠释。当代为政者若能体认此理,则政治清明可期,社会良序可待。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