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9|回覆: 1

[儒家學說] 【第281期】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6章】怎樣理解『其身正...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6章】怎樣理解『其身正』與『其身不正』?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爲政者自身端正,不強迫命令,各項政事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強迫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

怎樣理解孔子在這裡所說的『其身正』與『其身不正』呢?『其身正』,就是爲政者要以修身正己爲先,這是良好政治的開端,必然會帶動社會風氣趨向良善;『其身不正』,就是爲政者帶頭搞歪門邪道,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社會風氣也一定會走下坡路。孔子用鮮明的對比,指出了『其身正』與『其身不正』分別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施政效果,強調了爲政者以身作則的極端重要性。

爲政者要『正』,是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其要害,是首先對在上位者提出要求,要求他們做表率,正人先正己,這也就是『爲政以德』(【論語·爲政】)的思想。【論語】中孔子多處提到這個『正』字: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其內涵都是講爲政者要帶頭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要走正道,要有正確的方向。

堅守這個『正』字,對於今天的領導者也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

附: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

孔子說:『爲政者自身端正,不強迫命令,各項政事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即使強迫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

鄭見刑 發表於 2025-4-8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論"身正"之爲政樞機——釋【論語·子路】第六章精義

【論語·子路】第六章所載孔子"其身正"之論,實爲儒家政治哲學之要樞。此章雖僅二十餘言,然其義理之深廣,足爲萬世法。今試析其精微,以明聖人之旨。

一、"身正"之本在修身
所謂"身正",非僅外在威儀之整肅,實乃心術之端、言行之范。【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正與此章相發明。朱子【集注】謂:"正其身者,謹於修身之謂。"爲政者必先格物致知以正其心,誠意正心以修其身,而後方能齊家治國。此即孔子"爲政以德"之真諦,亦【中庸】"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之實踐路徑。

二、政令施行之樞機
"不令而行"與"雖令不從"之對比,揭示政治運作之根本規律。王弼注曰:"正己而物自正,不待令而民自化。"此中深意在於:政治權威之有效性,非源於權力強制,而在於道德感召。孟子所謂"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正是此理。若爲政者心術不正,則如【鹽鐵論】所言"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干谷",縱有嚴刑峻法,終難服眾。

三、正反之歷史鏡鑒
考諸史乘,堯舜"恭己正南面"而天下治,桀紂"暴殄天物"而身死國滅。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之精神,即"身正"之現實踐履;而【左傳】載"肉食者鄙"之譏,恰爲"身不正"之真實寫照。司馬光【資治通鑑】開篇即論"天子之職莫大於禮",實乃對此章政治哲學之歷史詮釋。

四、當代治理之啟示
今之治政者當深味此章三昧:其一,制度建設需以道德自覺爲根基,法治與德治如車之兩輪;其二,政策推行當以公信力爲前提,【貞觀政要】"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之言猶在耳;其三,社會教化必賴上行下效,此即顧炎武所言"正人心,厚風俗"之要道。

結語:
孔子此章之教,實爲政治文明之永恆命題。在權力與責任、制度與人格的辯證關係中,"身正"始終是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要素。程頤所謂"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正是對本章精神最平實的詮釋。當代爲政者若能體認此理,則政治清明可期,社會良序可待。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