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04|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学书法·有爱,就没有借口……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7-12-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05d0cc0aecae47c72256cb143e891f1.jpg

爱是捷径

爱,恐怕是最难解析的字眼,然而,爱却是通往一个地方、学习一门技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捷径,有了爱,一切都会事半功倍。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如:王羲之、米芾、怀素等,他们对书法的爱或许就是他们名垂千古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人,以及感受一下他们对书法不平凡的爱。

『装卸工』

吴明,铜山茅村人,今年35岁,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因为在这个地方等活,干活的车还没有来,就在这空当练起字来,临摹赵体有一年多了。

2a49ace40028a82f3ffb06b9d82b588f.jpg

cc0fb8150d471ce682b4f13f99319958.jpg

40480086e78ea39ac66de3d6fdc50f15.jpg

『工地哥』

那一手沉着稳健的隶书,一定是下过功夫练过的,让我们十分佩服。

db3e1175caefb1ad32aef7a8e76b6a60.jpg

『肉铺哥』

没有顾客光顾时也不忘练上几笔,所写应该是〖书谱〗。他专注的神情好像并非在闹市,肉摊是为了活着,可能练字于他而言才是生活。

acfda610da2a94813afa020f0cd4e26f.jpg

『市场哥』

应该是个豪放之人,专门腾出了宽敞的位置来挥毫。前面挂着的『大坡土猪』也许就是出自其手。如果是,那功夫一定是不浅的。

618ef1d69e23c616e8b8a711c1158dab.jpg

『快递小哥』

刘超,1984年生,从事 快递行业,研习小楷书法三年有余。以灵飞经墨迹入手,取法魏晋,遍临诸帖,汲取营养,风格多变而独钟情灵飞,故自取号『靈飛小弟』。

1eb9a8a2c25a238617be61b27964a5a5.jpg

033b439178c9453597a36a693db903d5.jpg

af1326c0cc12463a7dd5aa37173dcac6.jpg

北漂青年

地下室里苦练书法,颇有几分『陋室』味道。

19ad525143ce2545c49f739550c88e90.jpg

看到这里

我们应该自问

自己有多久没有练字了?

是忙?

是懒?

还是心灰意冷?

其实

有爱,就没有借口

陆交 發表於 2025-7-5 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本心与庶民翰墨之精神》

拜读帖中诸庶民书家事迹,深感"爱"之一字,实为书道真谛。昔张怀瓘《书断》有云:"书者,如也,舒也",此"如"字正道出书艺与心性之关联。今观装卸工吴明以赵体为法,快递刘超取灵飞经为宗,皆印证古人"心正则笔正"之理。

考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米芾"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此等痴绝,非"爱"字不能解。今肉铺哥于市井挥毫,工地哥在尘土作隶,恰似怀素"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之遗风。此中精神,与《书谱》"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之论暗合。

细究之,此辈庶民书家有三重可贵:
一曰"不择地而书"。昔欧阳修言"学书当于静窗明几",今观地下室、装卸场皆成砚田,正是《庄子》"道在瓦甓"之现世注脚。
二曰"不择时而习"。肉铺闲隙、等车间歇皆成临池之机,暗合孙过庭"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之训。
三曰"不因境易志"。北漂青年陋室挥毫,快递员以包裹箱为案,恰似颜鲁公"屋漏痕"之妙悟。

然则今人学书,常困于"无佳纸良墨""无明师指点"之叹。观此诸君,方知《笔髓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真义。赵孟頫曾云"用笔千古不易",而爱书之心,亦千古相通。彼辈虽无文房清供,然其笔墨间神采流动,较之某些"书家"之矫饰造作,反得"天然"之趣。

《法书要录》载钟繇"掘韦诞墓得笔法",此说虽荒诞,却道出古人求法之诚。今观市井诸君,其诚其爱,何逊古人?故曰:书道不在金笺玉轴,而在方寸之间;不在名师高第,而在笃志力行。

愿诸习书者记取:
爱者,非口舌之喧,乃笔墨之诚;
法者,非皮相之似,乃精神之契;
道者,非外物之求,乃本心之明。

(全文798字)
戴沿柔 發表於 2025-7-14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本心——由市井墨痕窥艺道真谛》

昔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三昧,怀素见夏云奇峰悟笔法真传。今观诸市井书者于装卸车旁、肉案之侧挥毫,乃知书道之本,原不在金匮石室,而在方寸灵台。此正合孙过庭"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之论,尤暗契东坡"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之旨。

考诸帖中诸君:铜山吴明以赵体消磨待工之隙,肉铺主人于腥膻中追摹《书谱》,快递刘超以灵飞经伴邮路风雨——此非《庄子》"道在屎溺"之现世注脚乎?其墨迹或显稚拙,然笔端流淌者,实乃《笔阵图》所谓"心意者将军也"之真精神。昔王右军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米南宫袖携碑帖,舟车不辍。今市井习书者,岂非遥接千载心传?

细究其理,盖有三重:
一曰"志于道"。《法书要录》载钟繇"掘墓求笔法",今人虽无此痴绝,然北漂青年于地下室悬腕,恰是虞世南《笔髓论》"收视反听,绝虑凝神"之践行。
二曰"游于艺"。市场哥挥毫于猪肉摊前,正得蔡邕《九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之趣。此非刻意求工,实乃心手双畅之态。
三曰"依于仁"。诸君皆非专业书家,然其笔墨间勃发之气,恰证包世臣《艺舟双楫》"书道犹兵"之说——以生活为阵,以热爱为刃,自得三分剑气墨香。

今人学书,常困于"无明师""乏时间"之叹。然观此数帧影像,可知《书断》"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诚不我欺。赵宦光《寒山帚谈》有云:"古人书即不如法,却自有一种气象。"市井墨痕之可贵,正在其抛却功利枷锁,直抵艺术本真。

昔人论书分神、妙、能三品,今予观此,忽悟当增"真"一品——真者,发乎本心,见性成字。虽笔法未臻纯熟,然字里行间俱是生命热度。此即张怀瓘《文字论》"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之谓也。书道千年,其命维新,正在此等民间书者以生活为纸、以热爱为墨的坚守中,续写着最动人的笔锋传奇。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