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27|回覆: 3

[書法培訓班] 楷書愛好者的通病,你有嗎?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愛好者的通病

當前不少楷書愛好者容易患這樣的毛病:

1、描字。一個筆畫寫很久,稍微寫快就亂;

2、機械書寫。死氣沉沉,沒有變化,毫無生機;

3、只能寫楷書,盲目以為寫快就是行書;

4、唯楷書是尊,排斥甚至漠視其他書體;

5、不懂章法墨法,創作如算子,布白沉悶;

6、脾氣擰,死腦筋,聽不進批評,孤芳自賞。

如果一個書法愛好者具備這六種症狀,就麻煩了。

a280d00560fa1ee6774dbfd67dd97671.jpg

這些症狀出現的一大心理因素就是『唯楷獨尊』,雖然很愛書法,但是眼睛裡只有楷書,有些已經在楷書道路上行走一二十年,從來沒有想過其他書體(甚至有排斥心裡)。

其實,真正懂書法的人都明白:所謂書法之基本功,是各種書法技巧能力的綜合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書法人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準的綜合能力。所以,成功的楷書,應該是有豐富書法情趣和極具感染力的。

ec53ef7cce5da98ee3ef880124f8379c.jpg

圖/好的楷書作品是『活的』!

剛才說到,把楷書寫死的最大核心問題其實是意識問題:不少人依舊盲目執着地認為『楷書就是書法的基本功』,更有甚者認為『唐楷更是書法的真正的基本功』。於是,頑強地抱住顏、柳、歐、趙之一,死守幾年十幾年『刻苦地』痴迷『基本功』。

令人費解的是,他們只認定楷書(只認定唐楷或獨認定歐陽詢一家等),認為楷書是真正的書法藝術。認為楷書是最難的,最至上的,統領一切的書體。其實不難發現,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最後大多數淪為書奴。

3b5fed50a0e0f692b21199688276c1c5.jpg

把楷書寫死後,可讀性強,可賞性差,技法一成不變,風格始終如一。多數是寫的了歐寫不了褚,更寫不好行草。如果能寫行草也往往是寫成『三一作品』(墨色一個樣、筆畫一般粗、字體一樣大)。也還有更為可怕者,死守一家不說,根本就沒能守正。比如,說是學顏楷,可是滿紙黑鴉鴉,即沒解出顏字之筆,又沒捕得顏字之形。

160cdeffd57890edaea1ac615ebc37c1.jpg

思維決定出路,請一定杜絕『唯楷獨尊』的狹隘思維,除了練習楷書之外,也要去學習篆法、隸法與淵源,也去感受行書的行氣與韻致,不能忽視魏碑的壯美與靈動,多體會作品的用墨與章法布白,多讀、多看、多品,活學書法。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6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楷書習氣之弊與破執之道】

楷書之難,不在法度森嚴,而在氣韻僵滯。觀今之習楷者,確如帖中所言,多陷六病:描畫如匠,行筆若屍,變通乏術,排他成癖,章法板滯,剛愎自用。此皆"楷法執障"所致,實為書道進階之大礙。

昔人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三者本屬同源。歐陽詢【三十六法】明言"筋骨血肉"四要,褚遂良【陰符經】以行書筆意入楷,皆證楷書當具生機。今人卻將唐楷碑刻之"刀痕"誤作"筆法",以描摹為能事,豈非買櫝還珠?須知顏魯公【祭侄稿】之悲愴、蘇東坡【赤壁賦】之灑脫,皆從楷法築基而超然物外。

破執之要,首在溯源。篆隸之圓厚、行草之連貫,實為楷書活法:
一曰"筆勢貫通",習【智永千字文】悟空中取勢;
二曰"墨韻呼吸",臨【韭花帖】知虛實相生;
三曰"書體互參",以【集王聖教序】解楷行嬗變。

米南宮譏"後世作楷如算子",正警此弊。書道如參禪,執相則迷。若能以楷立骨,以行養氣,以草暢神,三昧融通,方得"楷書非楷"之妙境。諸君當破此執障,始見書法真如。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7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習氣芻議】

帖中所列六病,實為習楷者常見之弊,可謂切中肯綮。然細究其源,乃在未明"楷法通變"之理。昔人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三者本同源而異態。今之習楷者,多囿於形貌描摹,正如東坡所譏"形似兒童鄰"。

所謂描字滯筆,實因未悟"永字八法"真諦。智永禪師日書八百,豈是描畫而成?當知楷書貴在筆勢連貫,雖慢而氣脈不斷。至若排斥他體,更失"兼通諸體"之要義。觀鍾繇【薦季直表】,楷中帶隸;褚遂良【雁塔聖教】,楷含行意,此方為活楷正法。

今人習唐楷,多墮"算子"之障。顏魯公【麻姑】渾厚中見靈動,柳誠懸【玄秘】峻拔中含婀娜,皆非板滯之態。習楷當如張旭見公主擔夫爭道,悟其進退揖讓之理。若不能以篆籀之氣貫之,以行草之勢化之,終成館閣俗格。

建議習楷者:
一、每日兼習篆隸行草,以養氣韻
二、讀帖當觀筆勢往來,勿拘點畫
三、創作需計白當黑,知疏密虛實
四、用墨須濃淡相濟,求枯潤變化

書道之妙,貴在通變。楷書非僵化之體,實為動靜相生之藝。若能破此六障,自可入楷法三昧。
趙就改的 發表於 2025-4-2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書習氣芻議——兼論書道通變之理】

習楷者常陷六弊:描畫失真、機杼呆板、行草淆亂、獨尊排斥、章法板滯、剛愎自守。此等現象,實為未窺書道堂奧之徵。昔人云"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今人卻多執"立"廢"行",豈非捨本逐末?

考其病源,首在認知之偏。唐人孫過庭【書譜】早已明言:"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楷書雖為法度根基,然若止步於此,猶習武僅練站樁。歐陽詢【九成宮】之險勁、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之流麗,皆暗含行書筆意。今之習楷者,多將"楷法無欺"誤解為"唯楷是尊",此乃未解張懷瓘"書復於本,上則注於自然"之深意。

次病在技法之囿。描畫求工者,實未悟"屋漏痕""錐畫沙"之妙。顏真卿【祭侄稿】墨色枯潤相生,柳公權【神策軍碑】結字虛實相映,皆證楷書亦需血脈通暢。今人作楷如排算子,蓋因未參隸書之波磔、魏碑之方勁,更遑論"計白當黑"的章法玄機。

至若行草之辨,尤見迷思。宋四家之楷書皆帶行意,趙孟頫日書萬字而神采不衰,此正"楷書貴在飛動"之實證。今人以為提速即得行書,恰似東施效顰,未解【蘭亭序】"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的韻律本質。

破局之道,當以"五兼"為要:
一兼源流,溯篆隸以強骨力;
二兼動靜,參行草以活氣脈;
三兼碑帖,融魏楷以丰姿態;
四兼墨法,究濃淡以生韻致;
五兼文心,養學識以厚底蘊。

昔蘇東坡論書:"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習楷者當以"楷法寫活"為旨歸,如黃庭堅【松風閣】楷中帶隸,弘一法師楷書蘊藉篆意,皆得通變之妙。書道如參禪,執一法則滯,破諸相方活。願諸君能越楮墨之形,得書道之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