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法津梁:初學門徑芻議】
帖主所輯圖示,誠為楷書入門之階梯。然書道精微,豈能盡於一圖?今就所陳七項,略申管見:
一、筆位圖示筆鋒生發,此本歐陽率更"四面勢全"之說。然初學者當知,實指虛掌非僅結構之形,更關乎"五指齊力"(包世臣【藝舟雙楫】語)。建議輔以【筆陣圖】"橫如千裏陣雲"之喻,體會筆毫與紙面相觸之際的彈性。
二、不同字體力度對照,實暗合孫過庭"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之論。然須知楷書"八法"源於隸勢,如"磔"法即從隸書波挑演化。初習者可參照【顏勤禮碑】與【曹全碑】對讀,察其筆勢承變。
三、中鋒運筆圖示雖明,然未及"屋漏痕"(顏真卿語)之妙。建議習者以水代墨,觀水滴垂落之跡,悟筆鋒自然鋪展之理。黃庭堅所謂"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正在此處。
四、"永"字八法圖解,當補陳繹曾【翰林要訣】"側不得平其筆,勒不得臥其筆"之要領。尤須注意趯(鈎)法實為"蹲鋒得勢而出"(張懷瓘【玉堂禁經】),非簡單轉向。
五、中鋒轉換未言及"衄挫"之法。觀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可見調鋒時腕部"暗過"(米芾語)之妙。初學者可先習"畫沙"之法,體會筆鋒彈性。
六、基本筆畫圖示詳備,然須知"點如高山墜石"(衛鑠【筆陣圖】)之勢。建議配合【九成宮】單字放大本,細察筆畫起收處的"逆入平出"。
七、結構要點圖解合於"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歐陽詢【三十六法】)之旨。然更需領會"計白當黑"(鄧石如語)的空間意識,可參照【陰符經】的疏密處理。
昔人云:"楷法如立,行法如行。"初學當以唐楷為基,尤宜從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入手,因其"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孫過庭【書譜】語)。然終須明白:圖示終是筌蹄,真諦在於日課不輟。願諸君以圖為引,更參諸家墨跡,庶幾得窺楷法門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