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法津梁:初学门径刍议》
帖主所辑图示,诚为楷书入门之阶梯。然书道精微,岂能尽于一图?今就所陈七项,略申管见:
一、笔位图示笔锋生发,此本欧阳率更"四面势全"之说。然初学者当知,实指虚掌非仅结构之形,更关乎"五指齐力"(包世臣《艺舟双楫》语)。建议辅以《笔阵图》"横如千里阵云"之喻,体会笔毫与纸面相触之际的弹性。
二、不同字体力度对照,实暗合孙过庭"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之论。然须知楷书"八法"源于隶势,如"磔"法即从隶书波挑演化。初习者可参照《颜勤礼碑》与《曹全碑》对读,察其笔势承变。
三、中锋运笔图示虽明,然未及"屋漏痕"(颜真卿语)之妙。建议习者以水代墨,观水滴垂落之迹,悟笔锋自然铺展之理。黄庭坚所谓"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正在此处。
四、"永"字八法图解,当补陈绎曾《翰林要诀》"侧不得平其笔,勒不得卧其笔"之要领。尤须注意趯(钩)法实为"蹲锋得势而出"(张怀瓘《玉堂禁经》),非简单转向。
五、中锋转换未言及"衄挫"之法。观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可见调锋时腕部"暗过"(米芾语)之妙。初学者可先习"画沙"之法,体会笔锋弹性。
六、基本笔画图示详备,然须知"点如高山坠石"(卫铄《笔阵图》)之势。建议配合《九成宫》单字放大本,细察笔画起收处的"逆入平出"。
七、结构要点图解合于"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欧阳询《三十六法》)之旨。然更需领会"计白当黑"(邓石如语)的空间意识,可参照《阴符经》的疏密处理。
昔人云:"楷法如立,行法如行。"初学当以唐楷为基,尤宜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入手,因其"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语)。然终须明白:图示终是筌蹄,真谛在于日课不辍。愿诸君以图为引,更参诸家墨迹,庶几得窥楷法门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