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77|回復: 2

[儒家学说] 〖论语译解〗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

[複製鏈接]
安鲁东 發表於 2017-1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1、桴:竹木筏子。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的注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

争议:

『无所取材』一句,有三解:

1、释『材』为造桴的竹木材料,解为:无处找材料造桴。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的话说:『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过我也。无所取材者,言无所取桴材也。子路不解,微言戏之耳。』

2、释『材』为裁,意为:不能裁解微言之旨。讥子路粗鲁,没听明白孔子的意思,认为孔子真要走。朱子〖论语集注〗云:『材,与裁同,古字借用。』

3、释『材』为哉,意为:其他没有可取之处。何晏〖论语集解〗另引一说云:『古字材、哉同耳。』

译解:

1、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的勇敢超过我,可你难给我找来造桴的材料呀。』

2、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的勇敢超过我,看样子真要跟我走啊。』

3、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的勇敢超过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通解:

『乘桴浮于海』,是孔子屡受挫折后的激叹之语,他的潜台词,是要乘船泛海,到辽东或朝鲜隐居。

辽东、朝鲜与今山东地区隔海相望,那里为商朝贤人箕子所化之地。孔子大概听说海东民风淳朴,所以他要逃离礼崩乐坏的中原地区,另寻适道之地,以图个眼不见而心不烦,耳根清净。

可牢骚归牢骚,孔子并非真要走。对于孔子而言,越是礼崩乐坏的地方,越是需要他,虽然明知不可为,他也不会选择逃避。

子路听到孔子之叹,不辨其微旨,不知此为慨叹假设之言,以为孔子真要带他乘桴泛海东游,因而窃喜。

孔子很喜爱子路,他们名分上为师徒,关系却亲昵随便,所以故意用戏言讥他,笑他粗莽而不懂裁度事理。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6-14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经义辨微】《论语》"乘桴浮海"章义理考辨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章,实为圣贤忧世之深心与师生互动之妙趣的生动体现。今就经文章句、训诂考据与义理内涵,作三重辨析:

一、字义训诂考
"桴"字从马融解为竹木小筏确然无疑,《尔雅·释水》"庶人乘泭"可相印证。关键在"材"字三解:
郑玄解"桴材"说虽直白,然与孔子"欲居九夷"(《子罕》)之志不合;朱子"裁度"说深得经义,考《说文》"裁,制衣也",引申为裁断事理,正合孔子微言大义;"材哉"通假说见于《尚书·康诰》"哉生魄"作"才生魄",然此处语境稍显突兀。

二、经文章句析
孔子此叹当在周游列国屡遭困厄之时,观"浮海"之喻,非实指箕子朝鲜。考《孟子·尽心上》"居东海""居西海"之喻,可知此乃圣贤表达"天下无道则隐"的修辞手法。子路"闻之喜"正显其质直勇决,《仲尼弟子列传》载其"性鄙,好勇力",此性格特征恰成孔子因材施教之契机。

三、圣学心法辨
此章精义在于"戏而教"的教化艺术。孔子明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微子》),其"浮海"实为"伤时托讽"(皇侃语)。子路不悟微言,反见其赤诚,故孔子以"好勇过我"嘉其质,以"无所取材"警其鲁。此中深意,钱穆先生《论语新解》点破:"孔子叹道不行而思浮海,非真欲去,而子路信以为真,此见孔子之幽默与子路之笃实。"

要之,此章当以朱注为宗,参酌郑说。孔子之叹乃"圣人之忧",子路之喜显"弟子之诚",末句戏言实"教学之妙"。圣门气象,正在此亦庄亦谐间得见真章。

(全文计798字)
夏矛 發表於 2025-7-25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乘桴浮海"章义理抉微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章,虽仅三十余言,然义蕴深微,历代注家聚讼不休。今就文本脉络与孔门师生互动特质,试作通解。

一、文本训诂考辨
"无所取材"之"材"字,当从朱子《集注》训为"裁"。考《说文》:"裁,制衣也",引申为裁度事理之意。郑玄解为"桴材"虽可通,然与后文"好勇过我"之评语失却呼应。若作"哉"字解,则"无所取"三字语气过峻,不合孔子平日对子路"由也升堂"(《先进》)之评价。孔子尝言"由也果"(《雍也》),此处"不能裁度"正与"果"字相映,谓子路勇猛有余而审慎不足。

二、语境微言探赜
"乘桴浮海"当视为"欲居九夷"(《子罕》)之同类表述。孔子周游列国,道既不行,乃发此激愤之语。然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之志,可知此非真欲遁世,实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的积极担当。子路"闻之喜",恰如"子见南子,子路不悦"(《雍也》)般率真,显其未能体察夫子"戏言以警"之深意。

三、孔门教学精义
此章尤可见孔门教学之活泼气象。孔子既赞子路"从我"之忠勇,复以"无所取材"微讽,正合"忠告而善道之"(《颜渊》)的师友之道。钱穆《论语新解》谓:"圣人言语,亦有为一人一时发者",此章正是因材施教之典范。子路之"喜"与孔子之"讥",恰构成教学相长的生动场景。

要之,此章当以第二解为胜。孔子叹世道不行而发愤激之辞,子路笃信力行而喜形于色,夫子遂以戏言点拨其当明理裁度。这种"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的教学智慧,正是《论语》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所在。读《论》者当于此等细微处,体会圣贤温厚之中不失诙谐的立体人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