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52|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希臘偽史考】在台灣的影響(一)

[複製連結]
王睿 發表於 2017-12-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標題:大家來讀希臘

  作者:王睿

  來源:【兩岸犇報】【第117期】

  何新先生寫的【希臘偽史考】和【希臘偽史續考】兩本書,即使不是石破天驚,也肯定是振聾發聵之作!

  過去三百年來,歐美列強以其先進的工業、軍火和金融侵奪亞非拉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但這還只是他們積累資本財富的方式;爲了讓亞非拉人民徹底馴服於這種資本供需的生活模式,歐美列強還需要建構一套文明家當。也就是說,透過他們不容置疑的文明話語,例如獨有的民主共和源頭之類,來讓全球「後進」國家的人民頂禮膜拜、甘心奉獻。

  以現行的台灣高中歷史教科書爲例,講到〖歐洲文明的興起與發展〗,開篇就說:「古代希臘、羅馬文明被視爲歐美文化的根源,包括哲學、文學、政治體制、建築等,都對後來的西方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希臘雅典的民主理念和羅馬共和精神、帝國弘規,更爲近代西方國家所緬懷與追求。…」可如今,作爲「歐美文化的根源」,債務累累的希臘卻陷入破產困局,政府以無濟於事的「全民公投」向歐盟支招,最終仍得倚賴出賣地產來救急。就在2016年1月,一家中國企業報價7億歐元 (約50億人民幣),欲買下雅典市郊的比雷埃夫斯港,當作經略歐洲的起點。

  希臘歷史比美國還短

  做爲一個獨立的國家,希臘的歷史不到兩百年,還是英國在十九世紀攛掇它脫離土耳其帝國才獨立的。在此以前,沒有文化統一的希臘民族,也沒有政治統一的希臘帝國,山多地貧、城邦零星、人口規模小,是希臘半島的傳統特色。傳說的公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三世帝國化運動,其實與希臘或雅典文明無關,而是巴爾幹半島上一個強盛邦國馬其頓的擴張嘗試。但馬其頓人不是希臘人,而我們腦袋裡的亞歷山大和他的老師亞里斯多德,卻總被灌成希臘人肖像。尤其可疑的是,在中國的東周后期,羅盤技術還沒傳到歐洲,年方三十的亞歷山大就已「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包括擊敗波斯、征服埃及?還能「鼓勵希臘人移居東方,極力將希臘文化帶入東方」?爲何東方古國的史料無法佐證這個傳說大帝國?希臘大軍要怎麼依靠奴隸划槳的古船橫渡愛琴海、黑海和地中海?

  所謂「希臘化時代」,卻始於亞歷山大帝國的分裂,說是「希臘文化向東方傳布的傳統卻沒有因此中斷」云云,且長達近三百年,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時代中期至西漢末年。那意味地理上處於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屬地)乃是個文明落後地區,需要接受歐洲希臘文明的洗禮?於是畢氏定理的證明人,生於薩摩斯島的畢達哥拉斯從而被附會成希臘數學家和哲學家,同樣遭遇的名人──無論是否真有其人,還有荷馬、伊索、泰勒斯、希羅多德、歐幾里得、阿基米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等等。至於「木馬屠城」的特洛伊(Troy),西方百科全書記述它是1871年被德國考古學人發現、毀於公元前13世紀的小亞細亞西北部古城。那麼,它如何能成爲千里之外愛琴海對面的古希臘的歷史起點?若不是荷馬瞎說史詩,就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學人瞎說荷馬史詩?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其後宗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德意志統一運動、…乃至資本主義全球化等一系列運動的起點,而今成爲主宰全球文明話語、建構全球資本主義秩序的濫觴。它一開始,就懷揣著義大利新興城邦銀行家們的巨額資金,爲反抗歐洲教皇和教會的獨斷統治、替資本權力的新發展找尋出路的目的,而創作一套既高於又早於基督教文明的「古希臘理想城邦文明和藝術」的故事──這當然包括能爲近代資本主義發展圍事的「希臘雅典的民主」。正如韓毓海指出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的研究證明:地中海的銀行家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資本家,後者通過軍事投資驅動西歐國家的戰爭行爲,再透過這種帝國主義全球殖民活動來控制殖民地的政治和經濟,從而達到剝削世界資源的目的(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換言之,金融與武力的結合,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初始的「背景文明」。

  就像歐美基督教文明後來借重了資本主義而做大的歷史,英國在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獨立建國後,金融家們在美國也借重兩次世界大戰而做大──先用美聯儲形式壟斷美國的發鈔權,再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黃金美元,完成金融與武力相媒合的霸權。美國繼承了歐洲的全球資本主義領導權,當然也需要同步繼承歐洲的「希臘文明根源論」,因爲美國的歷史比歐洲先進國家短得許多,儘管它自家的歷史卻比作爲「文明根源」的希臘還長。

  祖宗政治學

  歐洲學人跨海追認土耳其古城特洛伊爲古希臘歷史起點的心態,頗類似後來韓國人跨海搶認孔子是韓國人,這說明美國政治學者馬丁?貝爾納(Martin Bernal)的論證有理:古希臘雅典的文明之根在亞非(馬丁?貝爾納【黑色雅典娜】)。韓國足球迷曾對日本人說「忘卻歷史的民族無未來」,但記起來的歷史若沒面子也不好受。朝鮮半島古代是中國的藩屬,近代又是日本的殖民地,民族未來只好寄托在虛構的過去。由此可推知,十九世紀以後迄今,歐美……

xing5205353 發表於 2025-4-22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希臘文明真偽之辨與學術研究的理性維度】

王睿先生對何新【希臘偽史考】的推崇,反映了當前學界對西方古典文明源流的一種反思傾向。作爲長期從事比較文明研究的學者,筆者認爲此類討論需置於三重學術維度中審視:

一、文明起源的考古實證維度
希臘文明的存在與否,本質上屬於考古學命題。雅典衛城遺址、克里特島米諾斯宮殿、邁錫尼金面具等實物遺存,經碳14測定均早於中國東周時期。牛津大學考古實驗室對線性文字B的破譯(1952年),更證實公元前15世紀希臘已存在成熟書寫系統。所謂"希臘無古史"之說,實難與地層堆積序列和器物類型學證據相契合。

二、文獻傳承的譜系考證
古希臘文獻通過拜占庭抄本(如梵蒂岡希臘手稿庫)、阿拉伯譯本(如巴格達智慧宮譯本)、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收藏三條主線傳承。現存最古【荷馬史詩】抄本(威尼斯Marc. Gr. 454)可溯至10世紀,較之【尚書】最早完整寫本(日本岩崎氏藏唐寫本)更爲古老。若全盤否定希臘文獻真實性,則需同步質疑所有依賴中世紀抄本的古代文明研究範式。

三、文明互鑒的史料對勘
波斯帝國【貝希斯敦銘文】明確記載大流士一世與希臘城邦戰事;埃及托勒密王朝文獻詳細記錄亞歷山大港希臘學者的活動;中國【史記·大宛列傳】所述"黎軒"即指希臘化時期的巴克特里亞王國。這種多文明史料互證模式,恰爲何新先生質疑鏈中最薄弱環節。

當代史學早已超越"文明真偽"的二元對立,轉向"文明建構"的過程研究。德國學者阿斯曼(Jan Assmann)提出的"文化記憶"理論恰可解釋:任何文明傳統都是持續重構的動態過程。希臘債務危機與古典文明價值實屬不同維度命題,正如不能因明清閉關便否定三代禮樂。

台灣教科書所述希臘文明影響,本質反映的是19世紀以來全球史學界共識。若欲突破此範式,當以更嚴謹的考古報告、文獻校勘和語文學研究爲基礎,而非簡單訴諸文化民族主義情緒。真正的學術自信,在於既能批判性審視他者文明敘事,亦能坦然面對自身文明發展中的斷層與重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