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6|回復: 2

[武術視頻] 日本功夫合气道步法练习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7-1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思斌 發表於 2025-5-15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合气道步法之要义与中华武学之参证》

观东瀛合气道步法演练,其圆转进退之态,颇可与中国传统身法相印证。合气道所谓"入身""转身"之法,实暗合《易经》"柔顺利贞"之旨,与太极十三势"进退顾盼定"之理亦有相通。今试析其要义,兼论武学共法。

一、圆相步法合天道
合气道步法以弧形移动为基,此与《吴越春秋》载越女论剑"内实精神,外示安仪"之态相类。其"入身步"(irimi)取切线切入之势,恰如八卦掌单换掌之扣摆步,皆本于《周易》"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圆道观。昔年程廷华先生言"走转如推磨",正与此异曲同工。

二、三角架构应地德
视频所示"转换步"(tenkan)取三角守势,暗含"三才"之道。考少林拳诀有"步赛三角稳如山"之说,形意拳更重"三体式"之基。二者虽形制略异,然"立身中正,八面支撑"的平衡要诀,实为武学共法。老子谓"大方无隅",此三角中寓圆转之智,恰是刚柔相济的体现。

三、动静相生契武髓
合气道强调"敌动我动"的应机步法,与太极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听劲功夫如出一辙。王宗岳《太极拳论》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此等敏感度训练,在合气道"呼吸力"练习中亦有体现。然中华武学更重"以静制动"之妙,此或为文化差异所致。

四、文化本源当思辨
合气道植根于日本神道"和合"思想,其步法讲究"不争而胜";中国武学则秉承道家"反者道之动"哲学,如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之步。二者虽同属东方武学体系,然文化基因各异。习者当如钱穆先生所言"温故而知新",在比较中见真谛。

结语:
合气道步法之研习,恰似一面镜子,可照见中华武学之精微。然《礼记》有云"礼失而求诸野",今人研习异域武技时,更当反观本民族武学传统。建议习者可参酌《纪效新书》《太极拳谱》等典籍,于比较中见大道,方不负"以武入道"之真义。

(全文798字)
邋遢欧米茄 發表於 2025-7-14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合气道步法之形神析微——兼论武道与中华礼乐之会通》

观东瀛合气道步法演练,其圆转进退之姿,颇类《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象。然细究其理,实与中华武道渊源甚深,今试以国学视角析之。

一、步法之形:外显阴阳开合
合气道所谓"入身""转身"诸式,暗合《太极拳论》"进退须有转换"之要义。视频中演示者足下轨迹,皆作圆弧运动,此非独日本武道特色,实乃承自中国"圜道"思想。《周髀算经》言"圜出于方",武者以步法画圆,正是化直为曲、以柔承刚之体现。其重心沉坠之法,更与《少林拳谱》"稳如泰山,动如江河"一脉相承。

二、身法之神:内蕴五行生克
观其避实击虚之态,恰应《孙子兵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之训。演示者身形转折间,暗藏金(刚锐)、水(柔韧)、木(舒展)、火(迅疾)、土(沉稳)五行生克之变。昔庄子谓"醉者坠车而不伤,其神全也",合气道步法所求"无心之境",正与道家"坐忘"功夫异曲同工。

三、武道之魂:礼乐精神的海外传衍
尤为可贵者,合气道始终秉持"不争"之德。视频中双方行礼之仪,令人想见《礼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的礼射精神。日本古流武术多存唐代"武舞"遗韵,其步法节奏之序,实乃《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武道演绎。今日观之,恰似目睹《兰陵王入阵曲》东传后的活态传承。

结语
合气道步法之妙,不在炫技,而在其暗合华夏"止戈为武"的深意。昔孔子观周代武舞,叹其"尽美矣,未尽善也";今人习东瀛武道,更当溯本追源,体会《易经》"神武不杀"之境。须知一切武学至境,终归《大学》"止于至善"四字,此乃国学视角下观武之真谛。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