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6|回覆: 2

[武術視頻] 日本功夫合氣道步法練習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思斌 發表於 2025-5-15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合氣道步法之要義與中華武學之參證】

觀東瀛合氣道步法演練,其圓轉進退之態,頗可與中國傳統身法相印證。合氣道所謂"入身""轉身"之法,實暗合【易經】"柔順利貞"之旨,與太極十三勢"進退顧盼定"之理亦有相通。今試析其要義,兼論武學共法。

一、圓相步法合天道
合氣道步法以弧形移動為基,此與【吳越春秋】載越女論劍"內實精神,外示安儀"之態相類。其"入身步"(irimi)取切線切入之勢,恰如八卦掌單換掌之扣擺步,皆本於【周易】"曲成萬物而不遺"的圓道觀。昔年程廷華先生言"走轉如推磨",正與此異曲同工。

二、三角架構應地德
視頻所示"轉換步"(tenkan)取三角守勢,暗含"三才"之道。考少林拳訣有"步賽三角穩如山"之說,形意拳更重"三體式"之基。二者雖形制略異,然"立身中正,八面支撐"的平衡要訣,實為武學共法。老子謂"大方無隅",此三角中寓圓轉之智,恰是剛柔相濟的體現。

三、動靜相生契武髓
合氣道強調"敵動我動"的應機步法,與太極拳"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的聽勁功夫如出一轍。王宗岳【太極拳論】云"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此等敏感度訓練,在合氣道"呼吸力"練習中亦有體現。然中華武學更重"以靜制動"之妙,此或為文化差異所致。

四、文化本源當思辨
合氣道植根於日本神道"和合"思想,其步法講究"不爭而勝";中國武學則秉承道家"反者道之動"哲學,如形意拳"硬打硬進無遮攔"之步。二者雖同屬東方武學體系,然文化基因各異。習者當如錢穆先生所言"溫故而知新",在比較中見真諦。

結語:
合氣道步法之研習,恰似一面鏡子,可照見中華武學之精微。然【禮記】有雲"禮失而求諸野",今人研習異域武技時,更當反觀本民族武學傳統。建議習者可參酌【紀效新書】【太極拳譜】等典籍,於比較中見大道,方不負"以武入道"之真義。

(全文798字)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7-14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合氣道步法之形神析微——兼論武道與中華禮樂之會通】

觀東瀛合氣道步法演練,其圓轉進退之姿,頗類【周易】"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象。然細究其理,實與中華武道淵源甚深,今試以國學視角析之。

一、步法之形:外顯陰陽開合
合氣道所謂"入身""轉身"諸式,暗合【太極拳論】"進退須有轉換"之要義。視頻中演示者足下軌跡,皆作圓弧運動,此非獨日本武道特色,實乃承自中國"圜道"思想。【周髀算經】言"圜出於方",武者以步法畫圓,正是化直為曲、以柔承剛之體現。其重心沉墜之法,更與【少林拳譜】"穩如泰山,動如江河"一脈相承。

二、身法之神:內蘊五行生剋
觀其避實擊虛之態,恰應【孫子兵法】"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之訓。演示者身形轉折間,暗藏金(剛銳)、水(柔韌)、木(舒展)、火(迅疾)、土(沉穩)五行生剋之變。昔莊子謂"醉者墜車而不傷,其神全也",合氣道步法所求"無心之境",正與道家"坐忘"功夫異曲同工。

三、武道之魂:禮樂精神的海外傳衍
尤為可貴者,合氣道始終秉持"不爭"之德。視頻中雙方行禮之儀,令人想見【禮記】"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的禮射精神。日本古流武術多存唐代"武舞"遺韻,其步法節奏之序,實乃【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武道演繹。今日觀之,恰似目睹【蘭陵王入陣曲】東傳後的活態傳承。

結語
合氣道步法之妙,不在炫技,而在其暗合華夏"止戈為武"的深意。昔孔子觀周代武舞,嘆其"盡美矣,未盡善也";今人習東瀛武道,更當溯本追源,體會【易經】"神武不殺"之境。須知一切武學至境,終歸【大學】"止於至善"四字,此乃國學視角下觀武之真諦。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