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1|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這些禍害孩子的口頭禪,當媽的一定要阻止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dc784937e6ac46c9ff6d990e1e8b601.jpg

目前,很多家長忙於工作,沒能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很多家庭就會請其他的家人、育兒嫂幫忙照看孩子,如果聽到她們在孩子面前說這八句話,那當媽的一定不能覺得不好意思,而是要及時出面阻止!

打桌子,誰叫它撞疼我們寶寶的!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紀,磕磕碰碰的其實很正常。調皮點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可是往往這個時候有些人總是迫不及待的衝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邊打邊說:『誰要你碰到我們寶寶的…』

這原本是一種心疼孩子的方式,不過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是負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錯,都是桌子凳子的錯!這樣的孩子你還指望他長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了!

別告訴你媽,她不讓你吃!

對於總是在孩子面前唱紅臉而讓媽媽唱白臉的家長們,真讓人無可奈何。比如我們不許孩子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險的玩具,可事實上,大多數家長拗不過孩子撒嬌!

不僅縱容孩子還會說出『不要告訴你媽,你媽不許你…』這樣的話來!於是在孩子就形成了『媽媽對我不好,XX才好!』的心理,這簡直就是挑撥離間好嘛!

沒事,拿一個吃嘍!

孩子看到超市各種果凍、糖果、散裝餅乾等,喜歡伸手拿,這個時候當媽的往往會制止孩子,告訴孩子這個沒付錢不能要,可是有些人又來了『沒事,拿一個吃嘍!給他吃一個有什麼關係!』

你是不是就妥協了?結果孩子想當然的認爲『只要拿的不多就是可以的!』,變成了類似『小偷』一樣的人!

710c05e9cfaa096df81be62c20d252c7.jpg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

碰到有些人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是讓人想解釋的心情都沒有!孩子做錯什麼事,就說因爲他不懂事可以原諒。

我教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人又說,孩子太小不要勉強,他長大就知道了…孩子總是聰明的很,時間一長,你再要他做點什麼,指不定給你來一句『XX說我還小…』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

你媽媽不要你了,你媽媽不理你了

你是不是特別反感聽到這樣的話?孩子的世界比大人單純的多,他們並不區分什麼是玩笑什麼是事實,可能這話換成別的無關人士說還沒那麼大傷害力,不過如果是家人說就不一樣了。

在孩子心裡只會認爲『連XX都這樣說了,那媽媽可能真的是不要我了』,然後恐懼、害怕、難過各種負面情緒迅速占領孩子的內心,有的甚至會對媽媽產生牴觸情緒!

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叫警察來抓你!

威脅是大人們常用的伎倆,連童話故事裡也有這樣的橋段不是嗎?爲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就用孩子害怕的事物來威脅他!

這樣孩子往往就聽話了,就乖了,即使他們不是心甘情願的…長此以往,一方面會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也側面傳達給他們『要讓別人聽話,可以用威脅的方式』這樣的思想!

f9b510b049cf39ff884492ed89a096fa.jpg

好好吃,吃完我帶你去買小餅乾!

和威脅不同的是,還有很多大人們喜歡用這種獎勵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當然,事實上就算孩子完成他們的要求了,他們也不會真的給他們承諾的獎勵。

這種方式看上去比威脅斯文和文明的多,可實際上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一樣惡劣,只不過把威脅兩個字換成了虛假的承諾…

嚴肅對待,及時制止

其實。說這些話的可能並不只有奶奶,爺爺、外婆外公、街坊鄰居、甚至有些父母自己也會說。

重要的是不管是誰說出這些話來,爲了孩子,媽媽們一定要嚴肅對待,及時制止,並安撫孩子,告訴他們事實和正確的做法!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龍依 發表於 2025-4-18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家庭教育中言語禁忌的當代啟示】

當代家庭教育中,語言環境的淨化實爲童蒙養正之要義。觀今人育兒,常見八種不當言辭,其害非淺,誠需引起重視。

一者"器物代人受過"之謬。孩童跌撞本屬常事,若歸咎桌椅,實乃教諉過之道。【論語】云"君子求諸己",此等言語恰與之相悖。明代呂坤【呻吟語】有言:"教子者,先要使他知分",當引導孩童明辨自身行爲與結果之關聯,方合"格物致知"之理。

二者"離間母子"之言尤當禁絕。"勿告汝母"之語,不啻爲家庭倫理之蠹。宋代理學家朱熹【小學】強調:"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此言破壞母子天倫,易使幼童形成價值混亂。清人汪輝祖【雙節堂庸訓】載:"家人當以誠相待",縱容欺瞞實乃大忌。

三者"姑息取巧"之害。超市隨意取食,看似小事,實傷廉恥之心。【禮記】言"幼子常視毋誑",孩童模仿性強,此等言行易種下僥倖之因。北宋司馬光【家范】云:"儉,德之共也",當從小培養物權觀念。

四者"以幼卸責"之弊。"年幼無知"實爲推諉之辭。【顏氏家訓】明言:"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孩童三歲可知是非,七歲能辨善惡,豈可以"年幼"爲由放任?

五者"棄絕恐嚇"之毒。"母不要子"之言,直如利刃傷童。【孝經】開篇即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此語動搖人倫根本。漢代賈誼【新書】載:"教太子之方,當以正事",育兒亦當如是。

至若"警察抓捕"之威嚇,更違"信近於義"之訓。【韓詩外傳】云:"言諾而不與,其怨大於不許",虛假恐嚇終將失信於子。明代呂得勝【小兒語】勸誡:"說得便須行得",方爲教子正道。

綜而論之,育兒言語當謹守三原則:一曰"誠",不誑不欺;二曰"正",不偏不倚;三曰"明",不晦不暗。昔孟母三遷擇鄰,今人更當慎言教子。言語雖微,其養正之功、敗德之患,實不可不察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