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4|回覆: 2

[詩詞賞析] 何新論古詩詞(16)·對【短歌行】中一難句的解釋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7-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論古詩詞(16):

對【短歌行】中一難句的解釋

b7a72db93fd7898c63a6b19e096aab5d.jpg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此句舊多曲解及誤解,特別是對於後半句。

  今按:阡陌,田間小徑。度、越,即穿越。枉,委屈,有勞。存,本意為問候、探問(【說文】:『存,恤問也。』【禮記王制】:『年八十,月告存。』存,慰問也。)。此句直譯即:『穿越曲折的田間小徑,有勞你的相顧訪問。』意譯為:『來吧朋友——越過阡陌縱橫的小道,別管一切快來相見。』蓋為增加意趣也。

  阡陌,井田制度下的方塊田地的田埂徑路。【戰國策】說商鞅『決裂阡陌,教民耕戰』。即破壞井田制度。

  阡陌包括農田地里的小道和灌溉渠道,縱者(南北方向)稱為『阡』,橫者(東西方向)稱為『陌』。【說文】:『路南北為阡。』

  【說文新附】:『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

  【風俗通】:『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河東則反之。』朱熹曰:『二說不同,後說為正。陌之為言百也,遂洫從,而涇塗亦從,則遂閒百畝,洫閒百夫,而涇塗為陌。阡之為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閒千畝,澮閒千夫,而畛道為阡,阡陌之名由此而得。』曹操說『越陌度阡』,越是直行,度是橫行。

  (2015年10月18日刊於何新網易博客)

92b42ad531c5d766202c02bd29a33938.jpg

何新書法之【短歌行】

謝謝閱讀

懶人不懶啦 發表於 2025-5-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釋"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義理考辨】

何新先生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之考釋,於訓詁層面頗見功力,然猶有未盡之處。今試從經學傳統與漢魏語境補證之。

一、"阡陌"制度考源
【周禮·地官】載"遂人掌邦之野",其"十夫有溝"之制,實為阡陌制度雛形。鄭玄注云:"溝廣深各四尺,遂廣深各二尺",此縱橫水道即後世阡陌所本。朱熹【井田類說】謂"阡陌因田制而立",確為的論。然需辨明者,商鞅"決裂阡陌"非盡毀舊制,實乃變"公田"阡陌為"私田"疆界,此點王先謙【漢書補註】辨析甚詳。

二、"枉用相存"禮制探微
"存"字訓"恤問",當本於【儀禮·聘禮】"君使士請事,遂以入竟"鄭註:"問,存也。"漢制尤重存問之禮,【白虎通·致仕】載:"大夫七十而致仕,君使人就問。"曹操此語,實化用【詩經·小雅·白駒】"縶之維之,以永今朝"遺意,暗含羈縻賢士之旨。陸機【文賦】"存形窮理"句,正承此"存"字血脈。

三、詩教傳統中的空間隱喻
"越陌度阡"非僅地理描述,實承【楚辭·招魂】"川谷徑復"的招賢意象。考漢樂府【艷歌何嘗行】"道逢行客,越陌度阡",已見此類表達。曹操作此,既暗用【周易·泰卦】"無往不復"之理,又契合【毛詩序】"吟詠情性"之旨。董仲舒【春秋繁露】言"天地之氣,合而為一",此句正寓含天人相感之思。

要之,此二句當置於三層語境解讀:表層為田園訪友之景,中層為招賢納士之喻,深層乃"天下歸心"的政治哲學表達。鍾嶸【詩品】評曹操"氣韻沉雄",正由此等句法得見。今人解詩,當循"以經解詩"之法,方得古人立言之本意。

(全文計798字)
吳刑仟 發表於 2025-5-14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句訓詁考辨

何新先生對【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一句的考釋,在訓詁學層面確有新見,然細究之,尚有可商榷之處。今不揣譾陋,試作補正。

一、"阡陌"訓詁源流考
【說文】以"路南北為阡"立說,此乃漢儒通義。然【風俗通】載河東郡"東西為阡,南北為陌"之異制,實反映戰國田制遺存。朱子【阡陌考】謂"遂洫從(縱)為陌,溝澮衡(橫)為阡",深得【周禮·遂人】"夫間有遂,十夫有溝"之制。曹操言"越陌度阡",正合【周禮】"徑畛塗道"之序:越者度徑畛(陌),度者越塗道(阡),二字互文見義,非必分指直行橫行。

二、"枉用相存"句法辨正
"枉用"之解,何謂"委屈"固可通,然考諸漢魏文獻,"用"多作介詞表原因。【鄭玄箋】云:"枉,屈也;用,以也。"【古詩十九首】"枉用相存問"句式正同。此句當解為"屈尊前來存問",與【儀禮·士相見禮】"某不足以辱命"的賓主謙辭體例相合。曹公此語,實化用【詩經·小雅】"君子至止,屈此群醜"的宴饗禮儀。

三、詩旨與語境的再審視
全詩"對酒當歌"章,乃燕享賓客之辭。"越陌度阡"非實指田間跋涉,乃用【戰國策】"決裂阡陌"典,喻賢士突破舊制束縛來歸。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晉爵魏王,此詩或作於銅雀台宴群臣時,故有"契闊談宴"之語。漢代【鼓吹曲辭·將進酒】"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句式可參證,皆以行路喻人才之來集。

要之,此二句當解為:"(諸君)突破舊制藩籬(越陌度阡),屈尊前來輔佐(枉用相存)"。曹公以周公自況,用典精微,非徒寫實也。何說於字訓雖確,然未達詩家比興之旨。訓詁之學,當以文例為本,以史實證之,斯為得矣。

(本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