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58|回覆: 2

[樂曲] 【華夏雅樂】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演奏【詩經-小雅-鹿鳴】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12-9 16: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天雲中龍 發表於 2025-8-2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河南博物院〖鹿鳴〗雅樂演奏論三代禮樂之遺韻】

河南博物院復原【小雅·鹿鳴】之樂,實為當代禮樂重建之重要實踐。此曲位列【詩經】宴饗樂歌之首,鄭玄【毛詩箋】謂:"鹿得蓱蒿,呦呦相呼,猶君臣相與以成禮樂",其聲律規制實蘊三代禮樂精義。今試從經學、樂律、禮制三端論之。

一、經學本源考
【鹿鳴】為【小雅】首篇,【儀禮·燕禮】明載其用為"升歌"之曲。賈公彥疏云:"工歌【鹿鳴】者,示君臣相與以誠。"考【左傳·襄公四年】載穆叔如晉,晉侯享之,金奏【肆夏】,工歌【文王】【鹿鳴】,足證其用為諸侯燕禮之正樂。今演奏取"呦呦鹿鳴"首章,正合【禮記·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之旨。

二、樂律復原辨
周代雅樂"旋宮轉調"之法,見載於【周禮·春官】:"凡樂,圜鍾為宮,黃鐘為角。"河南博物院以賈湖骨笛測音數據為基,參以曾侯乙編鐘律制,復原商周"四聲音階"(宮-角-征-羽)。視頻中琴瑟和鳴,笙磬協響,恰應【尚書·舜典】"八音克諧"之制。尤可貴者,編鐘"一鍾雙音"技法的準確呈現,使"鼓瑟鼓琴,和樂且湛"的經義得以聲聞。

三、禮樂精神繹
【鹿鳴】演奏中,堂上樂懸(編鐘、編磬)依【周禮】"軒懸"之制陳設,與【儀禮】"樂人宿懸"記載吻合。其節奏徐而不迫,合於【樂記】"大樂必易"之訓。今人觀此,當思【論語·陽貨】"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之問——禮樂非徒器數之末,實為"君子以鐘鼓道志"(【荀子·樂論】)的德音教化。

此復原雖未盡復周代之舊(如未用柷敔等禮器),然已得"樂語"(【周禮·春官】)之大概。昔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今吾輩得聆先王遺音,雖世殊事異,然"聲音之道與政通"(【禮記·樂記】)的治教深意,猶可於弦歌間體味。願今之樂猶古之樂,斯文不墜,雅音永續。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8-2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河南博物院〖鹿鳴〗雅樂演奏有感】

河南博物院以考古復原之器,奏【小雅·鹿鳴】之章,誠今人承古之盛舉也。此篇乃周代燕饗之樂,今得金石絲竹之雅韻,尤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之禮樂精髓。

考【鹿鳴】三章,本為【詩經】宴樂之典範。首章「呦呦鹿鳴」以比興啟宴,次章「示我周行」明賓主諫諍之義,三章「和樂且湛」臻禮樂交融之境。河南博物院以編鐘、編磬為骨幹,佐以瑟、笙、塤等八音之器,其黃鐘大呂之正聲,恰合【周禮】「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之制。尤可貴者,演奏者依曾侯乙鐘磬銘文所示「姑洗之宮」「嬴肄之徵」等律位調音,使三千載前「鼓瑟鼓琴,和樂且耽」之景宛在目前。

今人復原古樂,易陷三重困境:一者文獻記載簡略,二者樂器形制失傳,三者演奏技法湮沒。觀此版【鹿鳴】,編鐘以「一鍾雙音」奏五聲羽調,瑟取馬王堆二十五弦制,笙用漢代竽律,皆可見考古與文獻互證之嚴謹。然「樂者,天地之和也」,今之演繹雖得器物之形,猶當追摹【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之境。建議後續可參【儀禮·鄉飲酒】所載「間歌【魚麗】,笙【由庚】」之例,加強人聲吟唱與器樂呼應,更顯「德音孔昭」之旨。

昔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今吾輩幸得考古學襄助,使【鹿鳴】雅韻重振於當代。願諸君勿徒觀鐘磬琳琅,當思【毛詩序】「發乎情,止乎禮義」之訓,使古樂新聲皆成教化之資。如此,則鄭衛之音可屏,雅頌之統得續,豈非盛世修文之要義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