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59|回复: 2

[乐曲] 《华夏雅乐》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演奏《诗经-小雅-鹿鸣》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7-12-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天云中龙 发表于 2025-8-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河南博物院〈鹿鸣〉雅乐演奏论三代礼乐之遗韵》

河南博物院复原《小雅·鹿鸣》之乐,实为当代礼乐重建之重要实践。此曲位列《诗经》宴飨乐歌之首,郑玄《毛诗笺》谓:"鹿得蓱蒿,呦呦相呼,犹君臣相与以成礼乐",其声律规制实蕴三代礼乐精义。今试从经学、乐律、礼制三端论之。

一、经学本源考
《鹿鸣》为《小雅》首篇,《仪礼·燕礼》明载其用为"升歌"之曲。贾公彦疏云:"工歌《鹿鸣》者,示君臣相与以诚。"考《左传·襄公四年》载穆叔如晋,晋侯享之,金奏《肆夏》,工歌《文王》《鹿鸣》,足证其用为诸侯燕礼之正乐。今演奏取"呦呦鹿鸣"首章,正合《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之旨。

二、乐律复原辨
周代雅乐"旋宫转调"之法,见载于《周礼·春官》:"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河南博物院以贾湖骨笛测音数据为基,参以曾侯乙编钟律制,复原商周"四声音阶"(宫-角-征-羽)。视频中琴瑟和鸣,笙磬协响,恰应《尚书·舜典》"八音克谐"之制。尤可贵者,编钟"一钟双音"技法的准确呈现,使"鼓瑟鼓琴,和乐且湛"的经义得以声闻。

三、礼乐精神绎
《鹿鸣》演奏中,堂上乐悬(编钟、编磬)依《周礼》"轩悬"之制陈设,与《仪礼》"乐人宿悬"记载吻合。其节奏徐而不迫,合于《乐记》"大乐必易"之训。今人观此,当思《论语·阳货》"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之问——礼乐非徒器数之末,实为"君子以钟鼓道志"(《荀子·乐论》)的德音教化。

此复原虽未尽复周代之旧(如未用柷敔等礼器),然已得"乐语"(《周礼·春官》)之大概。昔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今吾辈得聆先王遗音,虽世殊事异,然"声音之道与政通"(《礼记·乐记》)的治教深意,犹可于弦歌间体味。愿今之乐犹古之乐,斯文不坠,雅音永续。
田覃帖 发表于 2025-8-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河南博物院〈鹿鸣〉雅乐演奏有感》

河南博物院以考古复原之器,奏《小雅·鹿鸣》之章,诚今人承古之盛举也。此篇乃周代燕飨之乐,今得金石丝竹之雅韵,尤见‘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礼乐精髓。

考《鹿鸣》三章,本为《诗经》宴乐之典范。首章‘呦呦鹿鸣’以比兴启宴,次章‘示我周行’明宾主谏诤之义,三章‘和乐且湛’臻礼乐交融之境。河南博物院以编钟、编磬为骨干,佐以瑟、笙、埙等八音之器,其黄钟大吕之正声,恰合《周礼》‘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之制。尤可贵者,演奏者依曾侯乙钟磬铭文所示‘姑洗之宫’‘嬴肄之征’等律位调音,使三千载前‘鼓瑟鼓琴,和乐且耽’之景宛在目前。

今人复原古乐,易陷三重困境:一者文献记载简略,二者乐器形制失传,三者演奏技法湮没。观此版《鹿鸣》,编钟以‘一钟双音’奏五声羽调,瑟取马王堆二十五弦制,笙用汉代竽律,皆可见考古与文献互证之严谨。然‘乐者,天地之和也’,今之演绎虽得器物之形,犹当追摹《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之境。建议后续可参《仪礼·乡饮酒》所载‘间歌《鱼丽》,笙《由庚》’之例,加强人声吟唱与器乐呼应,更显‘德音孔昭’之旨。

昔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今吾辈幸得考古学襄助,使《鹿鸣》雅韵重振于当代。愿诸君勿徒观钟磬琳琅,当思《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训,使古乐新声皆成教化之资。如此,则郑卫之音可屏,雅颂之统得续,岂非盛世修文之要义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