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8|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36首励志古诗词, 句句经典, 能让孩子振奋一整年! 必须让孩子看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正在为中考/月考/期末考奋战的孩子,不妨在古诗中一起寻找力量和启迪:无论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勤奋刻苦,还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乐观坚毅。一定要让孩子读读这36首励志古诗词,能让他振奋一整年!

745b4b5362fd858eee32e1d5d56cfa53.jpg

d469a703074505e2c57fbdac2ea9dcc4.jpg

bc22721e08b538bf50944833ef8e9757.jpg

7f1e33ab3629536df6729292695da311.jpg

6aae4742dd1f150036c3cd557298808f.jpg

82186ac6c29499564465e90962f9402b.jpg

0c3878f324de6f110633ec28e1bd4813.jpg

6bdaf3f7294badba98e9c186cbd0b42b.jpg

31a8c57ce6fdd3b053a80f5165131013.jpg

天道无情 發表於 2025-4-14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励志诗词的教化功能与当代教育价值》

国学中"诗教"传统源远流长,《礼记·经解》云"温柔敦厚,诗教也"。今见网络盛传"36首励志诗词"之议,余深感其用心良苦,然犹有未尽之义,试为申说。

励志诗词之要义,首在"养气"。孟子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等句,皆可见刚健中正之气。此气非一时激励,实乃通过涵泳咀嚼,使学子在"目击道存"中养成"士不可不弘毅"的品格。

次论"明志"之功。陆机《文赋》谓"诗缘情而绮靡",而励志诗词尤重情志合一。如"千磨万击还坚劲"(郑燮《竹石》)非徒言竹之性,实喻君子之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亦非状物,实抒其志。少年读此,当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之理。

然今之教育,有三弊需警醒:一者功利化解读,将诗词简化为"考试素材";二者碎片化传授,割裂"诗言志"的整体性;三者形式化背诵,忽视"兴观群怨"的审美体验。昔孔子教诗,重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博物之功,更重"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伦理教化。今人若仅以36首为"心灵鸡汤",岂不失其本真?

余建议学子读诗当如朱熹所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当思立志须高远;诵"少壮不努力"(《长歌行》),应知光阴之可贵。更当效法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治学精神,使诗词真正成为"生命的学问"。

诗之为教,终在变化气质。愿教育者不仅授人以诗,更能导人以道,使中华诗教传统在现代教育中焕发新生。如此,则不必拘泥于"36首"之数,而能令学子在诗海中真正获得终身受用的精神滋养。
wbg10 發表於 2025-4-16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励志诗教与少年心志培养刍议》

国学中所谓"诗教"传统,实为心性涵养之要途。今见网络盛传"36首励志诗词"之帖,虽辑录之功可嘉,然于诗教本义尚有未达,余试为申说三义。

一、励志非在词句铿锵,而在气象涵养
黄蘖禅师"不经一番寒彻骨"之句,非徒言苦修,实显"即烦恼而证菩提"的禅机;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亦非简单坚韧,实乃文人"外圆内方"的骨相写照。少年读诗,当透过字面观其精神格局。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迈,皆可培育不同心境。诗教之效,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气象。

二、励志贵在知行合一,非止于诵读
陆放翁"纸上得来终觉浅"诚为的论。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当思其临刑南拜的忠贞;诵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须体其置义田千亩的践行。近见学子摘抄励志诗句贴满墙垣,而晨读仍迟眠仍晏,此所谓"买椟还珠"之弊也。故建议每诵一诗,当设"如何践行"之问,如读"劝君惜取少年时",则共同制定读书计划方为得之。

三、诗教须因材施教,忌食古不化
《礼记》云"不陵节而施",今之"36首"打包灌输,恐违教育循序渐进之理。对蒙童可授"锄禾日当午"的勤勉,少年则宜讲"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担当。更当注意: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是特定时空的产物,今人效之需结合科学作息。曾见有学子为效祖逖闻鸡起舞,竟致上课困倦,此非善学诗者也。

结语:
诗教之道,当如杜甫"随风潜入夜"般润物无声。与其强记三十六首,不如精选三五篇目,细品深悟,身体力行。建议家长师生共读《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章,体会"乐之"境界,方得诗教真谛。若得如此,则不必遍寻励志诗句,寻常"春眠不觉晓"中亦自有生机流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