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0|回覆: 1

[雜家] 元亨利貞是什麼意思【張成講易】

[複製連結]
大成易經 發表於 2017-11-27 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們在學習易經時常常見到,元、亨、利、貞,這些字眼,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大體不明白什麼意思,下面就帶大家淺談了解一下元亨利貞,通常認為語出【易經】乾卦的卦辭,原文『乾,元、亨、利、貞。』實際在【易經】全文中,這個四字組合出現了相當多次。

自【易傳】起,古人釋此四字,大都一字一逗,認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如『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為春;『亨』為通,引義為嘉會,為夏;『利』為美利,引義為義和,為秋;『貞』為正,引義為幹事,為冬。在人事上,『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智,具有萬物創始的偉大天圓,亨通順利的成長,祥和有益前進,貞正堅固。

但近代通過對甲骨文和其它出土文獻的進一步研究,學術界基本認定此四字中的『貞』就是『占卜』(不但如此,整個【易經】中所有類似的『貞』字都是這個意思),因此此四字被重新點逗為『元亨,利貞』,是『大吉,吉占』的意思。

在【易經】中,『元亨,利貞』是占筮之辭,原無哲學涵義。原文『乾,元亨利貞。』代表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亨』為通,引義為嘉會。『利』為美利,引義為義和,『貞』為正,引義為幹事。在人事上,『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智。具有萬物創始的偉大天圓,亨通順利的成長,祥和有益前進,貞正堅固。
元亨利貞,語出【周易·干】,代表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元』,為大、為始,引義為善長;『亨』為通,引義為嘉會。『利』為美利,引義為義和,『貞』為正,引義為幹事。在人事上,『元亨利貞』分別代表仁、禮、義、智。【周易·乾·彖】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周易·乾·文言】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人足從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又說:『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孔穎達疏:『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

近人認為高亨、元為大,亨為享即享祭,利為利益或有利,貞為占問或卜問。合起來說即:『古人舉行祭祀時,若卜得此卦,乃是有利之貞問,可舉行大享之祭。〔【周易大傳今注】卷一)北宋周敦頤以元亨利貞配四時,發揮了【周易·乾·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叫元,始也,子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於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於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於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干正之道』。【【周子全書】)另外,亦有人將元亨利貞配四方(漢揚雄)、配『一二三四』的序數(今人尚秉和)等等。有學者則認為元、亨、利、貞,分別涉及氣、形、命、性。『元以始物,亨以通物,利以宜物,貞以乾物,始者其氣也,通者其形也,宜者其命也,干者其性也。

元亨利貞是什麼意思根據張成老師喜馬拉雅FM易經應用智慧內容整理而成。
p58012868.jpg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4-26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元亨利貞"四字解詁

(一)訓詁本源
"元亨利貞"作為【周易】乾卦卦辭,其本義當從甲骨文、金文用字習慣考之。據殷墟卜辭所見,"貞"確為占卜專用術語,王國維【觀堂集林】已證"貞"即"卜問"之義。近年出土的戰國楚簡【周易】更佐證早期文本作"元亨,利貞"斷句,與傳世文獻"元、亨、利、貞"四字分讀傳統迥異。馬王堆帛書【周易】作"元享,利貞","享"字尤存祭祀本義。

(二)經學詮釋流變
1. 先秦詮釋:【彖傳】首倡四德說,以"大哉乾元"統攝四字,將占卜術語哲學化。子夏【易傳】更明確以"元始、亨通、利和、貞正"對應四時運行。
2. 漢代象數:京房【易傳】納入五行體系,配屬"木火金水"四行(土旺四季不佔),孟喜則以"仁禮義信"配之。鄭玄注【周易】時已注意到"貞"有"正固"與"占問"二義。
3. 宋代理學:程頤【伊川易傳】創發"天理四德"說,朱熹【周易本義】折中古注,既承認占卜本義,又強調"物之終始"的理學內涵。

(三)現代學術共識
1. 文字學層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指出"元"本義為"首",引申為初始;"亨"即"烹"本字,表祭祀通達神明;"利"從刀從禾,會收穫之意。
2. 哲學轉化:余敦康【漢宋易學解讀】認為,從卜辭到【易傳】的詮釋史,體現華夏文明"由巫到史"的理性化進程。四德說的形成,實為周人"以德配天"思想在易學中的投射。
3. 占筮本相:李鏡池【周易探源】強調,卦辭原為占斷術語,"元亨"謂大祭,"利貞"言宜占,與後世道德詮釋無涉。近年出土的西周甲骨中"貞"字用法可證此說。

(四)會通古今之見
今人讀【易】,當持"二重證據法":既尊重出土文獻揭示的卜筮本相,亦不可輕忽兩千年詮釋史積澱的哲學智慧。正如高亨先生所言:"經學詮釋雖非本義,然已構成中華思想史之事實。"【周易】的生命力,正在於這種"詮釋的創造性轉化"。

(五)當代啟示
1. 學術研究:當區分"周易本經"與"易學傳統"兩個層面,前者屬殷周巫史文化,後者為軸心時代哲學突破的產物。
2. 文化傳承:四德說雖非本義,卻深刻塑造了傳統價值觀。王弼【周易注】"貞者,事之干也"的訓解,至今仍影響着國人的處世哲學。
3. 跨文化互鑒:西方漢學家李約瑟將"元亨利貞"比擬為亞裏士多德"四因說",這種創造性誤讀恰彰顯【周易】詮釋的開放性特徵。

結語:治【易】當如焦循所言"以經解經,以傳明經",既需文字訓詁的嚴謹,又要哲學詮釋的洞見。"元亨利貞"從卜辭到經學的演變史,正是中華文明"舊邦新命"的微觀縮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