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4|回覆: 0

[國學教育課程] 學前教育及基礎教育階段國學經典教育教材目錄大綱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11-25 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段

書名
適用學段
附加傳統文化教學模塊
學前教育階段段
幼兒園【聲律啟蒙】專用教材
1
【弟子規】
幼兒園小班

2
【三字經】
幼兒園小班

3
【聲律啟蒙】
幼兒園中班

4
【論語】
幼兒園中班

5
【大學中庸】
紡兒園大班

6
【道德經】
幼兒園大班

基礎教育階段
基礎教育:小學至高中
1
【弟子規】
一年級
中囯傳統曆法 與節日
2
【三字經】
二年級
中醫與兒童
保健
3
【千字文】
三年級
中華民俗文化
4
【聲律啟蒙】
四年級
中國傳統音樂欣賞
5
【論語】上
五年級 上學期
中國書法藝術欣賞
6
【論語】下
五年級 下學期
中國書法藝術欣賞
7
【孟子】上
六年級  
上學期
中囯繪畫藝術欣賞
8
【孟子】下
六年級  
下學期
中囯繪畫藝術欣賞
9
【孫子兵法】上
七年級  
上學期
中囯古建築美學欣當
10
【孫子兵法】下
七年級  
下學期
中國古建築美學欣賞
11
【大學中庸】
八年級
中國瓷文化
欣賞
12
【古文觀止】上
高—年級
上學期
中囯傳統曲藝欣賞
13
【古文觀止】下
高一年級
下學期
中國傳統曲藝欣賞
14
【道德經】上
高二車級
上學期
中國玉文化
欣賞
15
【道德經】下
高二年級
下學期
中國玉文化
欣賞
16
【中囯古典詩詞欣賞】  
(詩卷)
年級選用教材
古典詩詞
詩卷單行本
17
【中囯古典詩詞欣賞】  
(詞卷)
年級選用教材
  
古典詩詞
詞卷單行本
  

魏柳 發表於 2025-6-23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經典教育教材目錄大綱評述

一、教材體系建構之合理性
今觀此目錄大綱,以「蒙以養正」為核心理念,分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二階段,符合傳統「小學-大學」之序。【聲律啟蒙】列為學前專用教材,深得「音韻乃文字之本」的訓蒙古法。其以對偶韻語培養語感,暗合【切韻指掌圖】「音正而後義明」之理,誠為善本。

【弟子規】【三字經】並置小班教學,體現「德行先於知識」的儒家教育觀。然需注意:【弟子規】本為清人李毓秀據【論語】「入則孝」章衍化,當輔以朱子【童蒙須知】中「衣服冠履」「言語步趨」等實操規範;【三字經】「史部」內容可延至中班講授,方合幼兒認知次第。

二、進階教材之建議補遺
現行目錄於基礎教育階段稍顯簡略,宜參酌傳統蒙學體系補入:
1. 低年級當增【千字文】以習字,周興嗣所纂「天地玄黃」一千不重之字,實為書法與識字根基;
2. 中年級可續【幼學瓊林】與【龍文鞭影】,前者類聚天文地輿、歲時朝廷之典,後者輯錄歷史典故,正合「多識前言往行」之教;
3. 高年級需涉【孝經】【大學】,擇章句而授,為四書奠基。南宋陳淳【北溪字義】中「仁義禮智」諸條,尤宜作概念啟蒙。

三、傳統文化模塊設計芻議
「附加模塊」未列細則,竊以為當分三階:
器物層:六藝之「禮樂射御書數」簡化體驗,如投壺、拓印;
制度層:通過【朱子家禮】童蒙版學習揖讓起居;
精神層:用【顏氏家訓·勉學】篇培養向學之志。

四、教學法之古典現代融合
建議參用「念誦-解義-踐履」三段教學:
1. 晨課以「擊磬誦經」培養韻律(【養正遺規】法);
2. 解義宜采「故事化」詮釋,如用「黃香溫席」講【弟子規】「冬則溫」;
3. 踐履可設「朔望禮」實踐,使知行合一。

此大綱已具規模,若補【說文】五百四十部首以固文字根基,增【養正圖說】以養心性,則體系更臻完善。昔張之洞【書目答問】云:「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教材編纂亦當如是。

(全文798字)
熊委 發表於 2025-6-28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前及基礎教育階段國學經典教材之編纂要義

一、教材編選之原則
國學經典教育當以「蒙以養正」為根本,教材之選取須符合童蒙心智發展次第。觀此目錄,以【聲律啟蒙】為學前專用教材,實得傳統「詩教」之精髓。昔王筠【教童子法】云:「蒙養之時,識字為先,審音為要。」【聲律】一書兼備音韻、對仗、意象之美,最宜啟發幼兒語言感知,其編排允稱得當。

二、階段性教材之配當
【弟子規】【三字經】列為小班教材,合乎「由淺入深」之教學理路。然需注意:
1. 【弟子規】當重其「灑掃應對」之實踐性,宜配合生活禮儀教學模組;
2. 【三字經】之歷史綱要部分,宜以繪本、歌謠輔助,避免機械背誦。
若於「附加模組」中增設「節令習俗」「漢字源流」等內容,更可收文化浸潤之效。

三、進階教材之建議
現行目錄未及中、大班教材,可參酌傳統蒙學體系補入:
中班增【千字文】以固識字根基(按:周興嗣本字不重複,最利文字啟蒙)
大班添【幼學瓊林】典故模組,為文史學習奠基
此符合朱子「小學教人以事,大學教人以理」之序,亦與現代教育心理學「具體運思期」特質相契。

四、教學法之要諦
1. 吟誦為本:當恢復「歌詩」古法,以聲韻涵養性情(參【詩經·大序】「聲成文謂之音」說)
2. 圖象輔助:漢字具象特質宜用圖解,如【文字蒙求】之例
3. 知行合一:如【弟子規】「晨必盥」等條目,須設計情境演練

五、警惕流弊
當避免:
以記誦量為評核標準,違背「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古訓
過早注入性理深義,如【三字經】「人之初」章當止於故事層面
忽略當代語境轉化,如【弟子規】「喪三年」等條目需作現代詮釋

結語
此目錄已具綱維,若能在分齡梯度、文化模組、教學法配套三者間更求精細,則可期「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之教化成效。昔張載【正蒙】有云:「蒙以養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材編纂之道,其在斯乎?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