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童蒙養正之道——從九圖說注意力培養談起】
人民日報所載九圖育兒之法,誠爲時下父母解燃眉之急。然細究其理,實乃暗合古聖先賢之教。今試以國學視角闡發其要,以明童蒙養正之大道。
一、靜定之功,根在養氣 圖中所謂"減少干擾""創造環境"云云,實與【禮記】"毋不敬,儼若思"一脈相承。朱子【童蒙須知】有言:"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此非僅言器物之整,實乃養浩然之氣。昔王陽明教童子,必令"歌詩習禮",正欲收其放心,養其靜氣。今人但知物理環境之靜,而不知心性環境之淨,豈非捨本逐末?
二、習慣之養,合乎禮教 "建立規律"一圖,深得【顏氏家訓】"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之旨。程伊川曰:"未有不致知而能誠意者。"孩童作息飲食之節,實爲誠意正心之基。古人"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非爲勞形,實乃收攝心神之妙法。今之父母當知,規律非束縛,實爲涵養專注之力。
三、遊戲之教,暗合六藝 所謂"趣味訓練",實與古之"六藝"教化相通。【周禮】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皆在遊戲中完成教化。孔子"游於藝"之訓,正是以趣導志之法。今之拼圖積木,猶古之投壺習射,要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四、身教之要,本在誠明 九圖末言"以身作則",此正【大學】"誠意正心"之實踐。司馬光【家范】云:"父之愛子,教以義方。"非謂耳提面命,而在日常視聽言動之間。昔孟母三遷,陶侃運甓,皆示以專注之道。今人但求術而忘道,豈知孩童如鏡,照見父母心神?
結語: 九圖之法雖簡,然能通古今之變。竊謂培養注意力非止於技,實關乎心性涵養。王鳳儀先生言:"教子莫如養性。"願諸父母由術入道,以傳統文化爲根基,在生活細微處見功夫。如此,則孩童之專注非惟課業所需,實爲終身修己安人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