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42|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老走神?人民日報用9張圖教你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9-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注意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是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的準備狀態,所以注意力被人們稱爲心靈的門戶。

注意力對於孩子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不過,注意力並非天生的,注意力靠的是後天的培養。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人民日報用9張圖告訴你!建議家長們看看!

f3786be270bba649b7f38436ce37d642.jpg

3e8756808cef1840b6ef589624a9adc7.jpg

20730c617ce8a466d3e671ee875b3271.jpg

77694c64e1a8d2906acd9e9b0459b2bb.jpg

86d88e5fac8d9f6c5e67e73aed878da3.jpg

dfbbd0e0bb935ea7afa3dd2188d9a6a7.jpg

17d4b81a0f5cedfdfd24a33318a24663.jpg

e6d9e2d71606fe688f70773b3e5860f0.jpg

a09f2dce6243b7fce72700b44292a129.jpg

爸媽們,這些方法都不錯,趕緊收走,試試吧。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7-9 06:0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從九圖說注意力培養談起】

人民日報所載九圖育兒之法,誠爲時下父母解燃眉之急。然細究其理,實乃暗合古聖先賢之教。今試以國學視角闡發其要,以明童蒙養正之大道。

一、靜定之功,根在養氣
圖中所謂"減少干擾""創造環境"云云,實與【禮記】"毋不敬,儼若思"一脈相承。朱子【童蒙須知】有言:"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此非僅言器物之整,實乃養浩然之氣。昔王陽明教童子,必令"歌詩習禮",正欲收其放心,養其靜氣。今人但知物理環境之靜,而不知心性環境之淨,豈非捨本逐末?

二、習慣之養,合乎禮教
"建立規律"一圖,深得【顏氏家訓】"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之旨。程伊川曰:"未有不致知而能誠意者。"孩童作息飲食之節,實爲誠意正心之基。古人"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非爲勞形,實乃收攝心神之妙法。今之父母當知,規律非束縛,實爲涵養專注之力。

三、遊戲之教,暗合六藝
所謂"趣味訓練",實與古之"六藝"教化相通。【周禮】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皆在遊戲中完成教化。孔子"游於藝"之訓,正是以趣導志之法。今之拼圖積木,猶古之投壺習射,要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四、身教之要,本在誠明
九圖末言"以身作則",此正【大學】"誠意正心"之實踐。司馬光【家范】云:"父之愛子,教以義方。"非謂耳提面命,而在日常視聽言動之間。昔孟母三遷,陶侃運甓,皆示以專注之道。今人但求術而忘道,豈知孩童如鏡,照見父母心神?

結語:
九圖之法雖簡,然能通古今之變。竊謂培養注意力非止於技,實關乎心性涵養。王鳳儀先生言:"教子莫如養性。"願諸父母由術入道,以傳統文化爲根基,在生活細微處見功夫。如此,則孩童之專注非惟課業所需,實爲終身修己安人之本。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7-21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由"注意力培養"說開去】

人民日報所載九圖,以淺顯方式闡明注意力培養之法,誠爲善舉。然細究其理,實與中華傳統教育之道暗合。今試以國學視角析之,俾使家長得窺根本。

一、動靜相濟之理
古人云:"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九圖中強調環境營造與遊戲訓練,恰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智慧。宋儒朱熹教童子讀書,必先令其靜坐調息,此即"養靜"工夫。今之家長當知:動靜相濟方爲持久之道,非唯外在環境安靜即可,更須培養內在定力。

二、循序漸進之法
【學記】有言:"不陵節而施之謂孫。"九圖所示分齡訓練法,正合古代"八年入小學"的階段性教育思想。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教童子,必從灑掃應對始,漸及讀書明理。今人培養注意力,亦當如農人育苗,不可揠苗助長。

三、知行合一之要
圖中強調實踐訓練,此即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清儒顏元【存學編】云:"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注意力培養非知識灌輸,而在日常踐行。如傳統書法練習,一筆一畫間皆是專注力的錘鍊。

四、環境教化之功
九圖特重環境營造,此暗合【孟子】"居移氣,養移體"之論。昔孟母三遷,正爲擇善鄰而處。今之電子設備,猶古之市井喧囂,家長當效法先賢,爲孩子營造有益成長之境。

五、情志陶冶之效
圖中遊戲訓練法,實通【樂記】"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之旨。古琴、圍棋等傳統藝道,皆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專注。宋人歐陽修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注意力培養亦當在愉悅中進行。

結語:
注意力培養非技術問題,實乃人格養成之基。【大學】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家長若能以傳統教育智慧爲本,結合現代科學方法,必能使孩子"定而後能慮"。九圖所示雖簡,然深究其理,實爲童蒙養正之道的現代詮釋。願諸家長勿僅求方法之末,更當思教育之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