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10|回復: 3

[汉服典礼] 汉服运动怎么了? 网友痛斥穿汉服向满清龙袍下跪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7-11-7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日,有秀衣帮混入正在横店影视城举行礼乐大会的兴汉志士群体中,他们穿着汉服及满清龙袍,并令穿着汉服的秀衣帮向穿着满清龙袍的秀衣帮下跪。


穿着汉服的秀衣帮向穿着满清龙袍的秀衣帮下跪

穿着汉服的秀衣帮向穿着满清龙袍的秀衣帮下跪

穿着汉服的秀衣帮向穿着满清龙袍的秀衣帮下跪

该举动极大地伤害了汉族人民的感情,是对民族团结的严重破坏。


网友痛斥穿汉服向满清龙袍下跪一

网友痛斥穿汉服向满清龙袍下跪一
     

网友痛斥穿汉服向满清龙袍下跪二

网友痛斥穿汉服向满清龙袍下跪二

网友痛斥穿汉服向满清龙袍下跪

网友@樂而好禮痛心地指出,汉服运动发展至今,“所謂的漢服愛好者往往僅僅是衣服愛好而已。他們很多人...對史觀正確的人嗤之以鼻,以極端的罪名進行譴責。今天看來往往喊包容的,往往是最狹隘的。


汉服运动是汉族人民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努力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而进行的公益活动。我们希望各少数民族理解并尊重汉族人民的民族尊严,与汉族人民一道团结在党的周围,不要做出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行为。

白梅香 發表於 2017-11-7 12:31 | 顯示全部樓層
丧失话语权的汉服运动就是阉割版。大家好好反省吧
遊客  發表於 2017-11-7 22:37
白梅香 發表於 2017-11-7 12:31
丧失话语权的汉服运动就是阉割版。大家好好反省吧

丧失了话语权,汉服运动就可能成为阻碍华夏文化复兴的绊脚石,它会成为不法分子误导兴汉思想潮流的工具。
遊客  發表於 2017-11-8 22:28
汉服运动,需要进行深入的反省,没有国学等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运动必然走向伪化
邓姻 發表於 2025-4-29 03:5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汉服运动之文化本位与历史伦理》

汉服运动自肇兴以来,本为华夏文明复兴之先声,其核心当在"知服章之美,明礼仪之大"。然横店影视城"汉服跪龙袍"一事,实为文化符号之错置与历史伦理之淆乱,不可不辨。

一、衣冠之礼,首重文化主体性
《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汉服作为华夏衣冠制度之载体,其形制纹章皆承载"辨华夷、别尊卑"的文化功能。清廷龙袍乃满洲统治者权力象征,与汉服分属不同文明体系。强令汉服跪拜龙袍,无异于将"剃发易服"的历史伤痛符号化重演,此非文化展演,实为历史认知之倒错。明儒王夫之《黄书·原极》强调"服饰殊则心志异",今人当慎思之。

二、民族情感与历史伦理之边界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历代士人视衣冠为文明存续之标志。清初"十从十不从"政策中"男从女不从"之例,正见衣冠所系之重。今之汉服运动若止于"秀衣帮"式的表象狂欢,而疏于"礼乐重建"之根本,则难免沦为《颜氏家训》所讥"贵耳贱目"之流。网友"樂而好禮"之叹,恰指此弊:当服饰脱离历史语境而符号化,其文化内涵必遭消解。

三、文化复兴当守"中和"之道
《中庸》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真正的文化复兴,应在尊重各族群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清史作为中国历史组成部分,其研究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既不必讳言"扬州十日"之痛,亦不宜渲染"胡汉对立"之绪。汉服展示若为历史剧演出,则需明确戏剧情境;若标榜文化传承,则跪拜异质文明符号实属非礼。

结语
司马光《资治通鉴》开篇即言:"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今日汉服运动之要务,不在服饰之争,而在重建"礼"的精神内核。建议活动组织者参酌《大明会典》《皇朝礼器图式》等文献,以"礼乐大会"之名行"礼乐教化"之实。若徒具衣冠而失却"敬天法祖"之诚,恐终难免"买椟还珠"之讥。愿同道诸君共勉,使汉服运动真正成为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之契机,而非狭隘民族情绪之温床。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