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4|回覆: 0

[漢風漢茗] 品茶是一門藝術?該從哪些方面品茶呢?

[複製連結]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品茶,是一門藝術。 茶葉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完全要看個人喜歡哪種口味而定。那麼該如何品茶呢?我們把它分成了五步。

cc6661cf594a233b6eefaf5b78ae5acc.jpg

首先察看茶葉,就是觀賞干茶和茶葉開湯後的形狀變化。

第二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e0942183980e49f806c72228c7bad35.jpg

第三茶在沖泡過程中,經吸水浸潤而舒展,或似春筍,或如雀舌,或若蘭花或像墨菊。與此同時,茶在吸水浸潤過程中,還會因重力的作用,產生一種動感

6adfeb02c62f0077fa8a33fdef976e84.jpg

第四對於茶香的鑑賞一般要三聞。一是聞干茶的香氣,二是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三是要聞茶香的持久性。

28252fac90ad06e0d0697de7a9e9e667.jpg

第五湯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呈味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它們的數量和比例適合,就會變得鮮醇可口,回味無窮。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6-23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道五觀論】

茶之爲藝,實乃心性修養之道。今觀此帖所述品茶五法,雖得其形,猶未盡其神。余不揣淺陋,試以陸羽【茶經】爲宗,參以歷代茶家要旨,補綴其義。

一曰"觀形",非徒察干茶蜷舒之態,實含"格物致知"之理。宋徽宗【大觀茶論】云:"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當辨其產地、時令、採制之法。如龍井之"雀舌"、普洱之"金毫",皆蘊造化之功。明人許次紓【茶疏】更言貯茶之器需"以錫爲合,用厚紙隔襯",此皆觀形之要義。

二曰"察色",當分三候:初沏如"初陽照林",再沏若"秋水含霞",三沏似"暮雲歸岫"。蔡襄【茶錄】載:"茶色貴白,青白者受水鮮明。"然今之茶類繁多,岩茶琥珀、綠茶澄碧,各具其美,要在湯色清透爲上。

三曰"賞舞",實爲觀氣。【茗笈】有言:"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茶葉沉浮,如太極陰陽之變。東坡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此中動靜之機,正是茶道三昧。

四曰"聞香",當循"三嗅之法":初嗅辨其"本香",如蘭似桂;再嗅察其"火候",過則焦苦,不及則青澀;三嗅觀其"餘韻",上品茶香當如"空谷幽蘭",歷久不散。李漁【閒情偶寄】所謂"茶之香在有無之間",最得其中三昧。

五曰"品味",非僅舌端之感。陸羽分"甘、苦、澀、鮮"四味,然茶之真味,在乎"中和"。【茶解】云:"茶須色香味三者俱得,而兼有活氣者爲上。"啜茶時當存"三口爲品"之念,初嘗識其表,再嘗會其神,三嘗得其真。

今人論茶,多執形器而遺精神。殊不知茶道之要,在"滌煩療渴"四字。張源【茶錄】謂:"飲茶以客少爲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願諸君品茗之時,不僅得茶之味,更能養心性、悟天道。如此,方不負"茶之爲藝"的真諦。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6-27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道五觀論】

茶之爲道,始於神農,興於唐宋,而精於明清。今人論茶,多言"品鑑五法",然此五法實乃茶道之基礎,非茶藝之全貌。余以爲,品茶當以"五觀"爲要:觀形、觀色、觀動、觀香、觀味,此五觀實爲茶道修習之階梯。

一觀其形。陸羽【茶經】云:"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茶形之優劣,首在產地。干茶或如雀舌,或似旗槍,開湯後或若蘭綻,或類雲舒。此觀非徒悅目,實爲察其製作工藝是否精良。宋徽宗【大觀茶論】謂:"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形之美醜,關乎天地靈氣。

二觀其色。茶湯之色,自白至黑,其間變化萬千。綠茶貴在"三綠"(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紅茶求"金圈",白茶尚"月白",黑茶重"琥珀"。明人許次紓【茶疏】有言:"茶色貴白,白而味覺甘鮮,香氣撲鼻,乃爲精品。"然今之茶類繁多,不可一概而論,當因茶而異。

三觀其動。茶葉入水,或沉或浮,或舒或卷,此中動靜,暗合陰陽。東坡詩云:"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茶葉之舞,實乃天地之氣化現。尤以銀針類茶爲最,其芽挺立,若群筍破土,觀之令人神往。

四觀其香。茶香有三境:干香、湯香、杯底香。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然好茶之香,必清而不濁,久而不散。烏龍茶之"岩韻",普洱茶之"陳香",皆需細品方得其妙。聞香之時,當以"三吸法":初嗅其表,再探其里,終得其神。

五觀其味。【茶錄】有云:"其旨歸於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茶味之辨,首重平衡。甜非糖之甜,乃胺基酸之鮮;苦非藥之苦,乃茶多酚之醇;澀非木之澀,乃兒茶素之潤。真正茶味,必是諸味調和,所謂"五味調和百味香"是也。

今人論茶,多執一端。或唯價格是問,或唯名氣是求。殊不知茶道之本,在於修身養性。唐·皎然【飲茶歌】云:"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此乃茶道真諦。願諸君品茶之時,不僅得味蕾之歡,更能悟人生之理。茶道深遠,豈止五觀而已?然入門之階,不可不察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