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0|回覆: 2

[漢風漢茗] 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9-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源自:公眾號 茶醉



從小就聽說『茶七酒八』,

意思是倒茶只能七分滿,酒就八分滿,

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嗎?

直到今天,終於恍然大悟!

93e2104b93cfae3a91c29bb0f57a4821.jpg


從來茶倒三分滿,留下七分是人情。

茶倒七分滿,才不會水溢燙手。

為人處世也是如此,

飯要七分飽,話留三分好。

cb285d6e08e19c1cd00fe9a4ebfb32ca.jpg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

人生一半在於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盡。

50e35b1c3060bca2283e53748c20946a.jpg

當你讀完本篇文章時,你有2個選擇:

1.你可以將它傳揚出去,傳播一些積極正面的信息,讓世間多一點愛。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

漢風

是飛 發表於 2025-3-27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茶禮中的"七分"之道】

"茶七酒八"之說,實為中華禮俗之精微體現。茶道尚和,酒禮重敬,二者分寸之異,恰合【禮記】"君子之交淡若水"與"酒以成禮"之旨。

茶斟七分,首重物理之宜。宋徽宗【大觀茶論】言"盞熱則茶乳聚",過滿則燙指濺衣,失卻品飲之雅。此乃"器以載道"之實踐,暗合【周易】"亢龍有悔"之戒,凡事留餘地方得從容。

次論人情之妙。七分茶湯如弦月未盈,予賓主添續之隙,恰似【菜根譚】"路徑窄處留一步"之智。蘇軾【汲江煎茶】"雪乳已翻煎處腳"的留白,正是以有形之空,納無形之意,此乃"中和"境界。

至若"半"字禪理,實脫胎於老莊"守中"之道。【道德經】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半滿之杯,恰是陰陽平衡之象。然需辨明:此非處世圓滑,而是如【論語】"過猶不及"的權變智慧。

今人傳此俗諺,當知其非止於儀軌,實為"禮之用,和為貴"的現世註腳。七分茶中,既有【茶經】"精行儉德"之教,更蘊【孟子"君子遠庖廚"的仁術——分寸之間,俱見文化基因之綿延。
jz214 發表於 2025-6-30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茶七分滿"之道:禮法、中道與人情】

"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一語,實乃中華禮樂文明之精微體現。此說雖似日常小節,然細究之,實含三重深意:禮法之制、中道之思與人情之美。

一、禮法之制:器物之用見天地
【周禮·考工記】云:"器以藏禮。"茶酒之儀,首重器物法度。茶盞注水七分,源於古制"羽觴"之遺風。陸羽【茶經】載:"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其量正合七分滿之度。蓋因茶性浮而酒性沉,茶滿則熱氣蒸騰易溢,酒淺則香氣渙散難聚。宋徽宗【大觀茶論】更明言"注湯不過六分",此非僅為防燙手之虞,實暗合"謙受益,滿招損"之易理。

二、中道之思:虛實相生得真味
"半人半我半自在"之句,深得老莊"守中"妙諦。【道德經】言"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茶盞留白三分,恰似書畫之飛白,音樂之休止,正是虛以納實的智慧。蘇軾【汲江煎茶】詩云"活水還須活火烹",其中火候把握,正與七分滿之度異曲同工——過則苦,不及則淡。此乃【中庸】"致中和"之道在日用間的體現。

三、人情之美:主客交感成禮樂
【禮記·曲禮】曰:"酒漿處右,茶飲處左。"茶酒之奉,自古便是主客交感之媒介。七分茶容客添飲,八分酒顯主殷勤。明人田藝蘅【煮泉小品】記載:"茶主敬,酒主歡",茶留三分既避"逐客"之嫌,又開"續談"之機。清人袁枚【隨園食單】更點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茶盞餘裕處,正是人情往來之呼吸所在。

今人每嘆傳統禮俗式微,然觀"茶七酒八"之俗猶存市井,可知華夏文明之韌性。此非徒然形式,實為"道器合一"的生活哲學。筆者嘗見日本茶道"殘水"之儀、英式下午茶"留匙"之禮,皆不及中華茶禮之圓融——既有【朱子家禮】的嚴謹法度,又有禪宗"吃茶去"的活潑機鋒。

故知"從來茶倒三分滿"之說當為訛傳,七分滿方合古制。所謂"半俗半禪半隨緣",實乃對"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最佳詮釋。吾輩承此文脈,不必拘泥形跡,但當會其神髓:處世當如注茶,留三分餘地,既是對天地的敬畏,亦是對人情的溫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