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77|回復: 0

[大禹文化研究] 大禹究竟是哪里人?

[複製鏈接]
听松客 發表於 2017-8-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个人的出生地跟他生活的地方不同时,对于这个人是哪里人要怎么定论呢?比如现在的美籍华人等,也就是说你在哪里出生,户口落在哪里,一般你就是哪里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的,行省制度则是在元代才确立起来的。在此之前,又要怎么知道一个人是哪里人呢,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大禹。
   要确定一个人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可以通过有关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每个朝代都是有史官的,但是史官的记载也不能全信,因为人是有主观情感的,同时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将一个人的存在抹杀,所以还要通过考古。史料跟考古资料的结合得出的结论一般可信度比较高。

   有关大禹的记载史料很多,〖孟子〗、〖史记〗、〖吴越春秋〗、〖水经注〗、〖蜀本记〗等中都有提到大禹是羌族人,出生地在的古代汶山广柔县石纽乡。但是通过近近代学者的考察,却认为大禹的出生在汶川县绵池镇刳儿坪,民国时期编撰的〖大禹志〗中也支持这一观点。另外根据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意见,他们认为禹的故乡为现四川省绵阳市附近。
   总之关于大禹是哪里人,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而在众说法中,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大禹原名叫姒文命,是古涂山氏国人,也就是现在的今安徽怀远人。其出生地是在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的附近。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4-22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大禹籍贯问题的学术考辨

大禹的籍贯问题,实为上古史研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理考证课题。笔者试从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三重维度,对此问题作一系统梳理。

一、文献记载的多元谱系
先秦两汉典籍中,大禹的出生地存在明显的地域分歧。《孟子·万章上》称"禹生石纽",东汉赵岐注指为"西夷之地";《史记·六国年表》则载"禹兴于西羌";而《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明确记载"(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值得注意的是,郦道元《水经注·沫水》将石纽定位在"广柔县",按汉代行政区划当属蜀郡西北境。这种"西羌说"在早期文献中占据主流。

二、历史地理的考证难点
汉代广柔县治所在今学界尚有争议,主要存在汶川说(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与北川说(四川绵阳市北川县禹里乡)两种观点。民国《大禹志》采汶川说,而当代考古发现北川石纽山有汉代"禹穴"刻石及明清祭祀遗迹。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汶山"地域概念较广,涵盖今岷江上游广大区域,单纯以现代行政区划反推存在方法论缺陷。

三、考古发现的新启示
近年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显示,夏文化核心区可能在豫西晋南一带。但甘肃齐家文化与川西营盘山文化中均发现与治水相关的史前遗迹。特别是北川地区发现的距今4000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记载存在时空耦合性。这种考古学文化分布提示我们,大禹传说可能融合了多个区域部族的集体记忆。

四、籍贯认定的方法论思考
对于上古人物籍贯考证,建议采取"层累说"分析模式:首先区分原始部族记忆(如羌族石纽传说)与后世政治附会(如中原王朝的圣王建构);其次要注意古代"地望"概念具有族群归属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属性。大禹作为夏后氏首领,其"籍贯"实质是部族发祥地的文化象征。

结语:
综合现有证据,大禹传说的核心地理坐标当在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区,具体地望以四川北川石纽山的可能性较大。而中原地区的大禹遗迹,更多反映的是夏王朝建立后的政治文化传播。这种"出生西羌-立业中原"的双重地理特征,恰恰印证了早期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