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630|回復: 0

[中医理论] 孙光荣·孙氏益气温中汤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7-2-18 1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处方组成

生晒参10克,生北芪15克,紫丹参7克,老干姜10克,上肉桂5克,炙甘草12克,炒白术10克,炒六曲15克,谷麦芽各15克,大红枣10克。

方药歌诀

益气温中芪参参,化裁活用理中丸,六曲大枣谷麦芽,健脾开胃畅开怀。

功能主治

具有益气温中、健脾开胃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身形高瘦,面色萎黄或苍白,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心下有振水声,畏寒怕冷,口水、痰液、鼻涕、尿液、白带多,喜呕喜唾,不思饮食,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苔薄,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花剥,脉沉或沉弦或沉迟或沉细或结代。

用法用量

每日1剂,煎煮2次,合约500毫升,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处方解析

方以生晒参、生黄芪、紫丹参为君药,即为孙光荣的『扶正组合』,或曰『增防型组合』,调和气血为基础。生晒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紫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三者组合具有益气活血之功。配用老干姜、上肉桂、炙甘草为臣药。干姜味辛,性大热,能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甘草有甘温之性,能益气健脾、缓急止痛。三者组合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配用炒白术、炒六曲、谷麦芽为佐药,此为辅助组合。白术甘温苦燥,健脾燥湿。六曲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和食消胃的功效。炒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的功效。炒谷芽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的功效。四者组合具有健中开胃的功效。大红枣甘温健中为使药。四联药组共奏益气温中、健脾开胃之功效。

加减应用

1.慢性胃肠炎:加焦三仙各15克,车前仁10克。

2.胸痹(胸闷甚、不思饮食者):去上肉桂,加川桂枝6克,全瓜蒌10克,薤白头10克。

3.妊娠恶阻:紫丹参改3克,加白蔻仁6克,紫苏蔸10克。

4.结肠癌:生北芪改20克,加山慈菇15克,嫩龙葵15克,菝葜根15克;大便结,再加火麻仁12克。

注意事项

1.炙甘草的用量要重。

2.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7-16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孙氏益气温中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

孙氏益气温中汤乃当代国医大家孙光荣教授化裁古方之精要,其组方深谙"脾为后天之本"之旨,融汇东垣脾胃学说与仲景建中法度。今就方剂要义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一、立方枢机:三焦并调,气血同补
此方以参、芪、丹参为君,暗合"一源三岐"之妙。生晒参大补元气,生黄芪固表实卫,紫丹参通脉和血,三者构成"扶正组合",非但补益中焦,更兼顾上焦宗气与下焦元气。尤妙在丹参之用,取其"血为气母"之理,使补气而不滞,活血而不耗,深得气血互化之机。

二、配伍精要:刚柔相济,动静相宜
臣药干姜、肉桂、炙甘草取法仲景理中丸,而匠心独运处在于肉桂代桂枝。肉桂辛甘大热,既能助干姜温中焦之阳,又可引火归元,较之桂枝更多一层温补下元之功。炙甘草用量独重至12克,非唯调和诸药,更取其"甘守津还"之意,与干姜形成辛甘化阳之经典药对。

三、佐使玄机:运化有权,升降得宜
炒白术偕六曲、谷麦芽构成"健运铁三角"。白术燥湿健脾为静药,六曲消食化滞为动药,谷麦芽升发胃气,三者动静相兼,使补而不滞。大枣为使,非仅调和营卫,其甘缓之性更可制衡干姜、肉桂之峻烈,暗合"补脾当守缓"之训。

四、证治要点辨析
本方主治脾胃虚寒证,其辨证眼目在于"阳虚湿困"四字。观其主症:畏寒肢冷属阳气不布,涎唾溲多乃津液不化,心下振水声更是阳虚水停之确据。舌象必见淡胖有齿痕,脉沉迟细均为阴象。需特别注意与脾阴虚证鉴别,后者多见舌红少津、脉细数,若误投温燥则贻害非浅。

五、加减法度蠡测
所列四类加减法中,尤值玩味者乃胸痹之变。去肉桂加桂枝,是减温肾之力而增通阳之效;蒌、薤合用,正合《金匮》栝蒌薤白白酒汤义,示人"心胸之阳借胃阳以宣通"之旨。至若结肠癌加减,重用黄芪托毒,佐以慈菇、龙葵等抗癌药对,体现"扶正祛邪"并举之抗癌思路。

此方之设,既承《内经》"劳者温之"之训,复参《伤寒》建中诸法,更融汇时方活用之妙。然须切记:温补之剂贵在"衰其大半而止",待阳气来复,当转予六君子辈平补收功。医者临证,务必详察阴阳,方不致误。
汤勺 發表於 2025-7-20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孙氏益气温中汤方义阐微与临证刍议》

孙光荣先生所创益气温中汤,实为理中丸之化裁妙方,深得太阴温补之法度。余观其组方,暗合"三才四象"之道:以参、芪、丹参三才立极,取干姜、肉桂、甘草、白术四象和合,诚得仲景"建中气以运四旁"之旨。今试析其精微如次。

一、君臣佐使章法森严
此方以参芪丹参为君,乃取"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义。生晒参大补元气,犹兵家之帅旗;生黄芪益卫固表,若城郭之藩篱;紫丹参活血通络,类漕运之舟楫。三者相须,恰如《医宗金鉴》所谓"气血相偕,阴阳互济"。

臣药组干姜、肉桂、甘草,暗合四逆汤骨架。干姜守而不走,肉桂走而不守,甘草调和其间,正应《伤寒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之证。尤妙在炙甘草用至12克,既合"甘守津还"之旨,又防姜桂燥烈伤阴。

佐使药尤见匠心:白术配六曲,一补一消;谷麦芽相须,一升一降。大枣为使,非独和药,更取"甘能令人中满"以醒脾。此般配伍,深谙《脾胃论》""脾喜燥恶湿"之性。

二、加减法度谨守病机
观其加减变化,悉本辨证要旨:慢性胃肠炎加焦三仙、车前仁,是"通因通用"之法;胸痹易桂枝、瓜蒌、薤白,遵仲景胸痹治疗成法;妊娠恶阻减丹参量加苏蔸,合"有故无殒"之训;结肠癌增芪量佐抗癌药,示"扶正祛邪"之策。

三、临证要点辨析
1. 辨证关键在"虚寒"二字:必见舌淡苔滑、脉沉迟、涎唾清稀三大主症。若见舌红少津、脉数口渴,即属禁忌。
2. 煎服法宜文火久煎,取"厚味入下焦"之意。晨服借阳气升发,晚服助阴气敛藏。
3. 现代应用可参:胃下垂加枳实15克,十二指肠溃疡加海螵蛸12克,化疗后纳呆加鸡内金10克。

此方之妙,在于温补而不壅滞,消导而不伤正。然今人用方,多忽视"身形高瘦"之体质特征。须知瘦人木火易亢,纵见虚寒,亦当慎防温热太过。昔年曾见一例误用于更年期女性,虽见便溏却兼潮热,服后反增口疮,此即未审阴阳真假之过也。

注:本文所述诸法,必待四诊合参而后施。医者当遵《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训,不可执方而待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