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8|回覆: 2

[醫藥臨床] 禦寒湯治咳嗽案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7-1-7 07: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牛某,女,45歲,2016年10月15日初診。

病史:2年前因咳嗽入住某醫院診治,行肺功能、肺CT等檢查後,明確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順爾寧、阿斯美膠囊口服,咳嗽減而未除,每因氣候變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藥效果不顯而停用。刻下:夜間刺激性咳嗽,基本無痰,咽癢,乏力畏寒,口乾飲水不多,時有鼻塞噴嚏,納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齒痕,苔薄白,脈沉細。既往過敏性鼻炎病史。

辨證治則處方:證屬氣虛不固、風寒外束、肺氣不利,治以益氣昇陽、祛風散寒、止咳下氣,方選禦寒湯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朮15克,蒼朮10克,陳皮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升麻10克,防風10克,辛夷10克,炙款冬花15克,紫菀15克,炙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艾葉6克,7劑,水煎服。

二診:咳嗽減輕約一半,鼻塞噴嚏好轉,夜寐安,仍畏寒乏力,舌脈同前。守初診方去艾葉、辛夷,加制附子6克,乾薑10克,淫羊藿10克,7劑,水煎服。

三診:咳嗽基本止,偶有鼻塞、噴嚏。天氣漸冷,仍感乏力肢冷,改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真武湯善後。

按:咽癢咳嗽,鼻塞噴嚏,飲水不多,風寒外束之證;遷延不愈,舌淡齒痕,乏力神疲,脈象沉細,顯為氣虛不足。虛實夾雜,當扶正祛邪並進,方選禦寒湯加減。本案以黃芪、黨參、白朮、炙甘草等益氣;羌活、防風、辛夷、白芷等祛風散寒;紫菀、款冬花、艾葉、五味子等溫肺止咳。治療半月,在未用西藥的情況下,臨床症狀緩解很多。

禦寒湯出自李東垣的【蘭室秘藏】。原方所主:寒氣風邪,傷於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由黃芪、人參、炙甘草、羌活、防風、白芷、升麻、蒼朮、陳皮、佛耳草、款冬花、黃連、黃柏等藥物組成。初看稍顯雜亂,但結合李東垣自身學術思想分析,十分有條理。

東垣學說,立足於脾胃內傷,在此基礎上又出現氣虛下陷、陰火上沖等一系列兼證,治療多以補脾胃、昇陽氣、瀉陰火為主,禦寒湯也不例外。在李東垣眼中,外感風寒也往往是因脾胃元氣不足所致,故以羌活、防風、白芷、蒼朮、升麻等祛風散寒的同時,仍用黃芪、人參、炙甘草補脾胃之氣,款冬花、佛耳草化痰止咳、下氣平喘,陳皮理氣以防壅滯,黃連、黃柏清熱以瀉陰火。

河南中醫藥大學李發枝教授臨床擅用本方治療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筆者也是受他啟發,探索應用於氣虛外感類疾病,確有較好療效。本案因無明顯火熱表現,故未用黃連、黃柏,佛耳草目前藥房多不備,以艾葉代之。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好啊秒秒 發表於 2025-6-28 1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禦寒湯論李東垣"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之治咳思路】

牛姓女患之咳嗽變異性哮喘案,頗能體現中醫"標本同治"之要旨。細究此案,患者既見夜間嗆咳、咽癢鼻塞等風寒外襲之標,又兼乏力畏寒、舌淡脈沉等氣虛不固之本,更因久病入肺,形成虛實夾雜之複雜病機。禦寒湯之選用,正合東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之論。

考【蘭室秘藏】禦寒湯原方,實含三層深意:其一,以黃芪、人參、炙甘草補中益氣,固守中州,此乃東垣"補土生金"法之體現;其二,羌活、防風、白芷等風藥輕揚,既散表寒,又借升麻之升提,使清陽上達肺竅,暗合"昇陽益胃"之旨;其三,款冬、佛耳草降氣止咳,佐黃連、黃柏清瀉陰火,構成"補中有瀉,升中寓降"的立體格局。本案去連、柏而加紫菀、五味,正是因證變通的典範。

李發枝教授活用此方治療過敏性呼吸道疾病,其要訣在於把握"氣虛感寒"之病機關鍵。觀初診方中,蒼朮、陳皮運脾化濕,辛夷、艾葉溫通鼻竅,尤妙在五味子之收斂,與風藥之發散形成開闔相濟之勢。二診加附子、乾薑,實取"益火之源"以溫肺氣;三診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真武湯,則由肺及脾腎,完成"培土生金-溫腎納氣"的治療轉軌。

此案啟示有三:首先,慢性咳嗽當辨"外感內傷",本案脈沉細、舌齒痕,顯非單純表證;其次,風藥應用貴在配伍,羌活、防風得參、芪則散不傷正;再者,東垣方看似雜亂,實寓"補中-昇陽-瀉火"於一體。現代醫學所謂"氣道高反應性",在中醫視域中,往往與脾胃升降失常、營衛失調相關,禦寒湯之效,正在於重建中焦氣機樞紐功能。

附案語:東垣制方,每於補瀉之間見真章。禦寒湯去連、柏加味治咳,非獨治肺,實乃通過調理脾胃氣機以安肺金,此即"治病求本"之體現。學者當於"風藥昇陽""甘溫除熱"等法度中,深味脾胃學說之精微。
韓竺蟲 發表於 2025-7-13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禦寒湯論李東垣"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之旨】

本案咳嗽變異性哮喘之治,頗得東垣心法真傳。患者病程二載,咳喘遷延,西藥罔效,觀其脈證,實為脾胃氣虛為本,風寒外襲為標之典型證候。東垣【蘭室秘藏】禦寒湯原為"寒氣風邪傷於皮毛"而設,本案取效關鍵,正在於深諳東垣"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奧義。

細析病機,患者舌淡齒痕、脈沉細、乏力畏寒,此脾胃氣虛之明證;咽癢咳嗽、鼻塞噴嚏,乃風寒束表之徵象。東垣有云:"脾胃一虛,肺氣先絕",肺衛之氣源於中焦,中氣不足則衛外不固,易感外邪。本案處方以黃芪、黨參、白朮、炙甘草大補脾肺之氣,正合東垣"益元氣、補脾胃"之旨;配伍羌活、防風、白芷等風藥,既祛外邪,又助清陽上升,暗合"風藥昇陽"之法門。

二診加附子、乾薑、淫羊藿尤見功力。東垣雖少用附子,然其弟子王好古在【此事難知】中發展了這一用法。患者畏寒乏力不減,說明陽氣式微,加此三味既溫腎陽,又補脾陽,正合"少火生氣"之旨。三診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真武湯,由太陰轉至少陰,體現"治病求本"之次第。

特別需要指出,原方中黃連、黃柏在本案未用,實為精當之取捨。東垣用連、柏本為瀉陰火而設,本案未見口乾口苦、煩熱等陰火之象,故去之。而保留款冬花、紫菀等溫潤之品,既止咳下氣,又不傷正氣,深得東垣"甘溫除熱"法度。

當代臨床運用此方,當把握三個要點:一辨氣虛程度,黃芪用量宜隨證增減;二察外邪性質,風藥選擇當因邪而異;三審陰火有無,連柏取捨需慎之又慎。李發枝教授活用此方治療過敏性疾病,正是把握了"土不生金"這一核心病機。

此案啟示我們,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當以培土生金為根本,祛風散邪為權宜,標本兼顧,方能收效。東垣之學,貴在明理,活法在人,不可拘泥方藥。學者若能參透其中"脾胃內傷"之要義,則臨證自能觸類旁通。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