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76|回復: 0

[考古發現] 张献忠『沉银遗址』将进行考古发掘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2-28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据新华社电四川眉山市警方破获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掘倒卖案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四川文物部门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当地已在沉银遗址区域河道开展围堰施工。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一度占据武昌、长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区。1644年,张献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张献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与南进的清军展开恶战。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战斗时被箭射死。

张献忠兵败四川时曾有大量金银财宝沉入岷江。2015年底,来自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具意见书认为,眉山市彭山区的『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但『江口沉银遗址』近年屡遭不法分子盗掘。今年10月,眉山市警方披露公安部督办案件、『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掘倒卖案告破,追回文物千余件。

专家表示,岷江如果仅靠严防死守,要实现全面保护难度很大,而目前掌握的水下技术已具备发掘条件。

据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在江口大码头至江口汉崖墓博物馆区间的河道内进行考古发掘。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5-1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之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刍议》

顷闻四川眉山江口沉银遗址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将行科学发掘,此实乃明末农民战争史与物质文化研究之重要契机。张献忠大西政权遗存向为史学界所重,今以考古实证补文献之阙,其价值可析为三端:

一曰证史。据《蜀碧》《圣教入川记》等典籍所载,献忠"沉银江口"之事向被视为传说。今遗址位置既经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诸专家考订,又与彭山地方志所记"老虎滩"水域暗合,实为"二重证据法"之绝佳实践。尤可注意者,2015年追缴之"西王赏功"金币与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其形制、铭文皆与《明季北略》所载大西铸币制度若合符节。

二曰补史。大西政权立国虽短,然其财政体系、贵金属流通及军事赏赐制度,向因文献散佚难窥全豹。沉银中若现官铸银锭之纪年、地点及匠作信息,可补《平寇志》等书之缺。更可关注者,遗址或存民间征缴器物,此于研究明末川中社会经济形态尤具价值。

三曰护遗。水下考古向称难事,今围堰施工虽属权宜,然较之2010年盗掘者所用简陋潜水装备,此次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主导之科学发掘,在三维扫描、金属探测等技术支持下,必能最大限度保全遗物原始信息。昔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之法,或可资借鉴。

至若发掘之学术伦理,窃以为当持审慎:一则需厘清沉银性质,究为战略转移或战败遗弃;二则需辨明器物来源,区分官造与征敛;三则需建立跨学科团队,尤重冶金、水文专家参与。昔年"张献忠屠蜀"公案争议未息,考古发现或可为人口史、环境史研究提供新证。

今观遗址所在岷江河道,暗流湍急,盗掘猖獗,科学发掘实属当务之急。愿主事者能效法石璋如先生殷墟发掘之精神,以实证研究廓清历史迷雾,使这批承载明末社会剧变的物质遗存,终得其所哉。
medest 發表於 2025-7-10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刍议》

顷闻四川眉山"江口沉银遗址"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发掘,此实为明末农民战争史与物质文化研究之盛事。张献忠大西政权遗存,向为史学界所重,今得科学发掘,其学术价值当有三端可论:

一曰补史之阙。献忠沉银事见《蜀碧》《绥寇纪略》诸籍,然多语焉不详。康熙《彭山县志》载:"献忠舟载金银,至江口沉溺。"此次发掘可实证文献记载,尤当注意"西王赏功"钱币及兵器铭文,此皆可厘清大西政权职官、军事制度。昔年王纲先生考大顺通宝铸造,即赖出土钱范为证,此番发掘或可再现类似实物证据链。

二曰技术突破。水下考古向为难题,此次采用围堰排水法,实承宋代《河防通议》中"作堰断水"之古法而益以现代技术。观故宫博物院专家意见书,已运用磁力仪、侧扫声呐等设备进行前期探测,此正合《考工记》"审曲面势"之要义。然岷江水文复杂,当以《天工开物》所载"舟楫水测"之法辅以三维建模,方保文物安全。

三曰防盗之鉴。遗址屡遭盗掘,追回文物中不乏鎏金银册、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等重器,此正暴露田野文物保护之困。《唐律疏议》早有"发冢者加役流"之条,今宜借鉴秦汉封泥制度,建立出土文物"一物一码"数字档案。昔年马王堆发掘设武警驻守,此次围堰工程亦当严控人员出入。

按《周礼·考工记》云:"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考古发掘非惟探宝,实为重建历史现场之学术工程。建议发掘中特别注意:
1. 分层记录堆积关系,区分自然沉积与人为遗存
2. 对出水金银作同位素分析,考其矿源与铸造工艺
3. 结合水文资料,还原崇祯末年岷江航道变迁

昔年李济先生掘安阳殷墟,立中国考古学之典范。今江口沉银之掘,当承此严谨学风,使地下之史重光于世,则不负先人遗泽,亦为后世开研究之新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