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123|回覆: 0

[中醫世家] 顧植山·活用司天麥冬湯治療咳嗽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12-23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認為,中醫治病應分天、人、病三個層次。【黃帝內經】論病因有天、人、邪『三虛』之說,診斷上就相應有辨病證(包括辨致病之邪)、辨人(體質)和辨天(五運六氣)的不同角度,治療上有司天、司人、司病證的不同層次。所謂的『司天方』是司天人關係之方,從調整天人關係的角度出發,調理氣機,從而達到天人相應的境界,調動人體自身的力量消除疾病。

2016年丙申年,水運太過,少陽相火司天,寒甚火郁,相火被歲水所克,形成鬱火病機,易使肺金受邪,產生咳嗽。顧植山教授臨床不拘泥於申年少陽司天的升明湯,而是活用戊年火運太過的麥冬湯,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數月乃至數年久咳的患者,亦投劑輒愈。茲舉跟師顧植山教授所見病例二則,略作說明。

【病案一】

許某,女,35歲,2016年5月26日初診。咳嗽、吐黃痰2年余,久治不愈。平素下午或午睡平躺時易咳嗽,飲食冷時咳嗽亦會加重,晨起刷牙時乾嘔,怕冷風,易感冒,四肢發涼,胸悶氣短,心悸心慌,多汗,納寐可,二便暢,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略澀。予司天麥冬湯原方。

處方:剖麥冬20克,桑白皮12克,鐘乳石12克(先煎),潞黨參10克,炙甘草10克,炙紫菀12克,香白芷6克,法半夏10克,淡竹葉10克,7劑。

二診(2016年6月2日):訴上方後咳嗽、黃痰減輕大半,覺咽部不適,予加味四七湯合麥冬湯調治。

【病案二】

盧某,女,52歲,2016年5月26日初診。主訴:咽癢、乾咳近8個月,吃乾果、遇冷空氣和右側臥位時咳嗽較嚴重,頸痛,頸部怕冷,寐差,納可,二便暢,舌淡暗,苔薄黃有裂紋,脈沉小弦。予司天麥冬湯原方。

處方:剖麥冬30克,桑白皮15克,鐘乳石15克(先煎),潞黨參15克,炙甘草10克,炙紫菀10克,香白芷10克,法半夏10克,淡竹葉10克,7劑。

二診(2016年6月2日):咳嗽已愈大半,唯咽中仍有異物感,苔由黃轉薄白。上方加桃仁10克,威靈仙10克,7劑。

三診(2016年6月9日):述服上方咽癢消失,8個多月頑咳已愈。今因睡眠欠佳來診,轉治睡眠。

【分析】

古代醫家張子和有云:『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便向某年求活法。』麥門冬湯原為歲火太過,肺金受邪而設,丙申年少陽相火司天,陰行陽化,易出現肺金受邪之病;又丙年寒水太過,寒甚火郁,麥冬湯方義救金抑火、實土御水,正與此運氣病機契合。

本方包涵了【金匱要略】麥門冬湯的主藥麥冬、人參、半夏、甘草。【古今名醫方論】中喻嘉言評論【金匱要略】麥門冬湯曾說:『此方治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弗知補正氣以生津液,不惟無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謂肺藉其清涼,知清涼為肺之母也。又有貝母之名,謂肺藉其豁痰,豁痰為肺之母也。然屢施於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證,而屢不應者,名不稱矣。孰知仲景妙法,於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大補中氣以生津液隊中,又增入半夏辛溫之味,以開胃行津而潤肺,豈特用其利咽下氣哉!顧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司天麥冬湯在【金匱要略】麥門冬湯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鐘乳石、桑白皮、紫菀、白芷、竹葉等藥。繆問【三因司天方】釋麥冬湯云:『桑白皮甘寒,紫菀微辛,開其膹郁,藉以為止血之功。再用半夏、甘草以益脾土,虛則補其母也。白芷辛芬,能散肺家風熱,治脅痛稱神。竹葉性升,引藥上達。補肺之法,無餘蘊矣。要知此方之妙,不犯瀉心苦寒之品最為特識。蓋歲氣之火,屬在氣交,與外淫之火有間,設用苦寒,土氣被戕,肺之化源絕矣。』

本經】認為鐘乳石:『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本方用其補肺之陽,止咳下氣,甚為重要。曾有一患者先未配到鐘乳石時效不顯,配上鐘乳石後即效顯。

本案兩位病人,或乾咳,或咳黃痰,脈皆沉細,舌黯,肺金被火所爍可知。選用麥冬湯,符合繆問所說『是方也,惟肺脈微弱者宜之,若沉數有力及浮洪而滑疾者,均非所宜』的論述。

顧植山教授在用司天方調整天人關係的基礎上,也兼顧了辨證施治。如案一病人轉為咽中異物感時加用了加味四七湯;案二病人咽癢、乾咳較甚,對於這種類型的咳嗽,常在處方中配伍桃仁與威靈仙,這是顧植山教授的經驗用藥。【名醫別錄】謂桃仁能『止咳逆上氣』。【開寶本草】記載威靈仙能『主諸風』。臨床上將兩藥相伍,對乾咳咽癢者效果顯著。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趙就改的 發表於 2025-4-19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顧植山教授活用司天麥冬湯治咳驗案析微

一、司天方理論溯源與臨床思維
龍砂醫派秉承【黃帝內經】"三虛"理論,構建"天-人-病"三維診療體系。顧師所倡"司天方"非機械套用【三因司天方】,而是以五運六氣為綱,參合病機、體質,實現"因時制方"與"因病調方"的辯證統一。丙申年(2016)水運太過挾少陽相火司天,形成"寒水鬱火"的特殊氣化格局。【素問·氣交變大論】言"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麥冬湯本為戊年火運太過傷肺而設,顧師借治丙申寒鬱火咳,正合【內經】"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之旨。

二、病機解析與方義新詮
兩案共性病機為"寒束火郁,肺失宣肅":
1. 天時因素:歲水克司天相火,火郁不發,上灼肺金
2. 體質基礎:案一脾肺陽虛(怕冷、肢涼、脈沉細),案二肝肺氣鬱(脈沉弦、苔黃裂)
3. 病證特點:久咳、遇冷加重、痰黃與乾咳並存,呈現寒熱錯雜之象

麥冬湯組方暗合"火郁發之"治則:
麥冬、桑白皮清潤肺金而不礙火郁
鐘乳石溫納腎氣以制寒水
白芷辛通陽明,助火氣外達
紫菀、半夏升降相因,恢復肺之宣肅
顧師調整原方劑量(如案二麥冬加至30克)以應"鬱火傷陰"之變,體現"守方易量"的用藥藝術。

三、臨證啟示
1. 運氣方活用法則:
把握"當年氣化特點"(丙申寒水鬱火)
識別"類歲氣病機"(與戊年火郁相似)
結合"患者稟賦特質"(陽虛或氣鬱)

2. 咳嗽辨治要點:
久咳見黃痰非必屬熱,需辨天時鬱火
遇冷加重者非純寒證,當察鬱火外發之機
頸部怕冷伴乾咳,提示太陽-少陰樞機不利

3. 龍砂醫學特色:
兩案均未加止咳套藥,通過調節"水-火-金"生克關係,使咳嗽自平。二診見咽部症狀轉變,靈活化裁為四七湯、桃仁等,展現"先調氣化,後治形質"的次第觀。

結語
顧植山教授此二案示範了"以天道統病機,以氣化釋方證"的診療範式。當代中醫臨證,當師古而不泥古,如【醫門法律】所言:"凡治病不明歲氣盛衰,人氣虛實,而釋邪攻正,實實虛虛,醫之罪也。"司天麥冬湯的活用,正是對"天人相應"理論最生動的臨床詮釋。

(全文798字)
+
沙舟 發表於 2025-4-23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顧植山教授運用司天麥冬湯治療咳嗽的學術思想與實踐探析

龍砂醫學流派顧植山教授對【黃帝內經】"三虛"理論的臨床發揮,體現了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的精髓。本文就其運用司天麥冬湯治療咳嗽的學術特色作專業分析。

一、理論淵源與學術創新
1. 三層次辨證體系
顧教授構建的"天-人-病"三層次辨證框架,源自【內經】"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養生觀和"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的治療原則。其中司天辨證屬最高層次,通過分析五運六氣對臟腑氣化的影響把握病機本質。2016丙申年水運太過克制少陽相火,形成"寒包火"病機,此即【素問·至真要大論】"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的變局。

2. 司天方的活用原則
顧教授突破申年常規用升明湯的定式,轉用戊年麥冬湯,正合張子和"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的應變思想。麥冬湯本治火刑肺金之證,其組方暗合丙申年寒水鬱火、肺失宣肅的病機特點,體現了"異病同治"的運氣思維。

二、方藥解析與臨床應用
1. 方劑配伍精義
司天麥冬湯以麥冬為君(20-30g),既潤肺燥又清鬱火;桑白皮、紫菀宣肅相配,鐘乳石鎮攝浮火,構成"潤-宣-降"三位一體的肺系調燮法。佐以四君子湯底方(黨參、甘草)培土生金,半夏、竹葉交通陰陽,白芷引藥上達,共奏"火郁發之"之效。

2. 病案辨證要點
兩例患者雖病程長短不同(2年vs8月),但均見:
寒熱錯雜證:怕冷肢涼與黃痰、苔黃並見
氣機失調征:臥位咳甚、咽癢乾嘔
脈象沉細提示陽氣鬱遏
此正應丙申年寒水外束、相火內郁的天人相應病機。

三、臨證啟示
1. 運氣方活用關鍵
需把握"天時-病機-方證"三角對應關係。本案雖非戊年,但病機與火郁刑金相符,故異年借用奏效。現代臨床常見空調病、霧霾咳等新發病,均可參此思路。

2. 劑量調整藝術
病案二加重麥冬、桑白皮用量,並增鐘乳石劑量,針對八年頑咳深層次燥熱傷陰;而病案一保持常規劑量,體現"因人制宜"的用藥智慧。

結語:
顧植山教授此案示範了傳統運氣理論的現代臨床應用價值,其突破年運限制的辨證思維,為治療疑難咳嗽提供了新思路。然需注意,司天方應用仍需嚴格遵循"方證相應"原則,不可機械套用。建議學者當深研【內經】七篇大論,結合臨床實踐,方能真正掌握"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辨證精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