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24|回復: 0

[医药临床] 辨病、辨证、辨位相结合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2-12 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德玉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第二批名中医,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勤求古训,精研医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刘德玉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治颇有心得,现介绍其经验如下。

【辨病、辨证与辨位相结合】

辨证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等。证候理论是目前中医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临床上的疾病种类繁多,所表现的证候更是千变万化。有辨别比较容易的单一性基础证,也有比较复杂的夹杂证和复合证。同时,同一证候在不同的疾病中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认识证候的复杂性,把握症状与体征等病理信息的完整、规范与否,掌握证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才能使临床诊断更贴近客观实际。

目前中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机大多为本虚标实,兼有虚实夹杂。关于气血、肝肾、阴阳等多方面的不足为本归属于虚,气滞血瘀、寒湿、痰瘀痹阻经络及六淫等邪气侵袭为标归属于实。治疗原则为标本兼治,兼顾扶正与祛邪。即治本要补益肝肾,兼补益气血;治标要行气活血、化痰逐瘀、通络止痛,兼祛风除湿。

辨位 医师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从点到面、见微知著、整体地探究患者疼痛的发生机制,对病变的部位做出准确定位。

膝关节疼痛常见的压痛点主要有6个:①髌股区:髌骨与股骨相接触的关节面区域;②内侧区:胫骨平台内侧与股骨内髁相接触的关节面区域;③外侧区:胫骨平台外侧与股骨外髁相接触的关节面区域域;④中间区:胫骨髁间嵴及交叉韧带附着区域;⑤腘窝内侧区:半腱肌与半膜肌肌腱附着区域;⑥腘窝外侧区:股二头肌肌腱附着区域。多数患者都会伴有股二头肌肌腱、半腱肌及半膜肌肌腱附着处的疼痛。

辨病 辨病是借助现代医学技术确诊疾病的性质,通过X线、MRI、CT等检查可以排除膝骨关节肿瘤、结核、骨质疏松及韧带、半月板损伤等疾病。尤其是通过MRI检查可判断膝关节关节面下是否存在缺血性、囊性改变及特殊性骨病等,此类疾病经常由于临床查体的局限性,导致疾病的漏诊及误诊发生。

【从虚论治】

刘德玉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四型论治。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

主症: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困乏力,少气懒言,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处方:鹿角胶12克(烊化),当归12克,淫羊藿15克,骨碎补15克,肉苁蓉12克,熟地黄12克,黄芪15克,牛膝10克,枸杞子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证

主症:膝关节肿胀刺痛,痛处不移,关节畸形,活动不利,面色晦暗,舌体胖,舌质紫暗,舌苔腻,脉濡细或涩。

治法:滋补肝肾、化痰祛瘀。

处方:鸡血藤10克,淫羊藿10克,牛膝12克,杜仲12克,制南星12克,地龙10克,羌活10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薏苡仁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10克,三七10克。

肝肾亏虚、寒湿痹阻证

主症:膝部肿胀,沉重酸困,活动不便,疼痛缠绵,阴雨寒湿天气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

治法:滋补肝肾、散寒除湿。

处方:淫羊藿15克,金毛狗脊20克,桑寄生21克,独活12克,当归15克,牛膝15克,熟地黄30克,乌梢蛇30克,白芍15克,熟附子15克(先煎),细辛3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

肝肾亏虚、湿热流注证

主症:膝关节疼痛,肿胀,皮温较高,关节内有积液,活动不便,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处方:黄柏12克,苍术12克,金银花15克,当归10克,薏苡仁12克,牛膝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金毛狗脊10克,熟地黄12克,甘草9克。

【注重预防】

刘德玉在治疗膝关节病过程中除重视对膝关节疼痛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还重视预防措施,认为本病可作预防早期性干预。〖素问·四气调神论〗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可见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对于本病而言,未病先防是指在膝骨性关节炎发病前,即选取适当方案来延缓或阻断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培本固基、增强体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防止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疾病发病都是正邪相争的结果,正气足则身体健;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则易使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正如〖济生方·诸痹门〗中说:『皆固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正气不足,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袭,留于膝部,阻滞气血运行而发为痹痛。〖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上古天真论〗又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应重视培本固基、补益肝肾,增强体质,早期重视精神调护,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服用中药调理,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度锻炼使血脉畅通。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预防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孔冈占 發表於 2025-7-26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刘德玉教授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思想述要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德玉教授融汇古今,在膝骨性关节炎(KOA)诊治中创立"辨病-辨证-辨位"三维诊疗体系,其学术精髓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三维诊断体系的学术建构
1. 辨证论治的动态把握
刘教授深谙《内经》"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之旨,指出KOA证候具有"本虚标实、动态演变"特点。其辨证要点在于:
本虚层面:重视肝肾亏虚与气血不足的相互影响,强调"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指导;
标实层面:辨析气滞、血瘀、痰浊、寒湿等病理因素的复合叠加,尤重"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的病机转化。

2. 解剖定位的精准辨识
继承《医宗金鉴》"筋骨同治"思想,结合现代解剖学,将膝关节疼痛定位系统化为六大功能区:
髌股区病候多属"经筋痹阻"
内外侧区疼痛常现"络脉瘀滞"
腘窝区症状多责之"经气逆乱"
此定位体系为针灸选穴与手法治疗提供精确靶点。

3. 现代诊断的参西用中
主张"以中为本,以西为用",通过影像学检查实现三重鉴别:
X线分级与中医"骨痿""骨痹"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MRI显示的软骨下骨水肿与"瘀血痹阻"证候的对应关系
排除肿瘤、结核等疾病时的"司外揣内"诊断思维

二、从虚论治的临床分型
刘教授依《景岳全书》"虚损论"将KOA分为四型:

1. 肝肾亏虚型
病机:乙癸同源亏耗,筋骨失养
方药:独活寄生汤化裁,重用桑寄生30g、杜仲15g
特色:配合"涌泉-太溪"药灸疗法

2. 气血两虚型
病机:脾失健运,宗筋弛纵
方药:八珍汤加牛膝、鸡血藤
特色:强调"治痿独取阳明"针刺配穴

3. 阳虚寒凝型
病机:命门火衰,寒凝血瘀
方药:阳和汤合桃红四物汤
特色:采用"温针透灸"疗法

4. 痰瘀互结型
病机:络脉痹阻,痰瘀胶着
方药: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
特色:发展"点刺放血+拔罐"外治法

三、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
刘氏诊疗体系实现了三重突破:
1. 诊断层面:完成传统四诊与现代影像的范式融合
2. 治疗层面:构建"内服-外治-康复"三位一体方案
3. 传承层面:创立"病证位对应"教学模型,培养骨干医师百余人

此学术体系不仅丰富KOA中医诊疗路径,更为骨伤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范式参考,堪称当代中医骨伤学术创新的典范。
石良 發表於 2025-7-28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刘德玉教授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思想刍议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德玉教授融贯中西,其提出的"辨病、辨证、辨位"三维诊疗体系,实为中医骨伤科现代化发展的典范。今就其学术要旨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一、三维辨证体系之学术价值
《伤寒论》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训,刘氏体系正承此精髓而有所创发。其特色在于:
1. 病证结合:以现代影像学为"望诊延伸",既守"有诸内必形诸外"的传统诊法,又借MRI等科技手段突破感官局限。如通过关节面下囊性变辨识"痰瘀互结",实为四诊合参的现代诠释。
2. 定位精准:将膝关节六区压痛与经络理论对应。如腘窝外侧区属足太阳经,其痛多责之寒湿下注;髌股区应阳明经,气滞血瘀多见。此乃《灵枢·经筋》"以痛为腧"理论的具体应用。
3. 证候分层:将本虚标实细化为四型,尤重"肝肾-气血-筋骨"轴系。其分型暗合张景岳"虚损三本"说,而治则兼采李东垣补中、朱丹溪滋阴之长。

二、从虚论治的临证发挥
刘氏四型辨证中,尤值玩味者有三:
1. 肝肾亏虚证:取法《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以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化裁。现代研究证实,此方能调节软骨细胞MMP-3/TIMP-1平衡,诠释了"补肾生髓"的科学内涵。
2. 阳虚寒凝证:创制温阳蠲痹汤,附子用量谨守"三阴三阳"时辰药理,辰时给药效宏力专。此暗合《伤寒论》"附子温经"之旨,而给药时序化更具创新。
3. 痰瘀互结证:活用《类证治裁》身痛逐瘀汤,佐以白芥子、僵蚕等涤痰要药。其辨位用药尤精:髌股区痛加土鳖虫,腘窝痛用乌梢蛇,体现"络病理论"在骨伤科的拓展。

三、学术思想的现代启示
刘氏经验启示我们:
1. 诊断学层面:当建立"症状-体征-影像"三维诊断标准,如将骨赘形成对应"骨痹",滑膜增生视为"痰湿",实现中医术语的客观化表达。
2. 治疗学层面:提出"补虚-祛邪-通络"时序疗法,急性期重祛邪,缓解期主补虚,康复期调气血,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之训。

昔叶天士云:"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刘德玉教授三维体系,诚为当代中医骨伤科发展的典范。其既守轩岐正脉,又参西学之长,堪为后学津梁。然学术之树常青,犹待吾辈在临床实践中继续验证、完善此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