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10|回復: 0

[医药临床] 针刺孔最穴 治疗小儿久咳一例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1-11 06: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给小儿针灸,考验的是家长的决心和医生的水平。小儿支原体感染也属于儿科多发病,迁延难愈。现就针刺肺经孔最穴治疗小儿久咳一例说明。

王某某,女,5岁,辽宁沈阳人。2016年4月4日初诊。

患儿半个月前出现感冒症状,鼻流清涕,咳嗽少痰,咳声剧烈,晨起和夜晚入睡前加重,睡后平稳。查患儿咽部轻度充血,上腭色淡,体温36.8℃,腹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腻,脉浮。家长描述既往多次咳嗽病史,曾查为支原体感染,反复应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希舒美)治疗,也曾用中成药如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治疗,效果一般,近期应用中药汤剂,稍有好转。平时饮食不佳,挑食,食量较少。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咳嗽(风寒犯肺)。

证析:患儿素体脾胃不和,外感风寒内闭郁火,引发本病。实为『寒包火』证。见其咳嗽日久,恐其肺阴已伤,又屡次进中西药物,效果不显,家长焦急。建议家长采用针灸方法,经同意后为患儿双侧孔最穴治疗。

操作方法:暴露患儿前臂皮肤,局部常规碘伏消毒,脱碘后以1寸毫针取双侧孔最穴进针,提插捻转10秒钟后迅速出针,不按压针孔。并嘱患儿家长予小儿麻甘颗粒用生理盐水充分溶解后,加沐舒坦、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日一次。

2016年4月16日二诊:次日复诊,经一次治疗后即咳嗽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诉方法继续治疗。

2016年4月17日三诊:来诊时家属告知咳嗽已经基本消失。嘱停止针刺,继续雾化吸入3天。并以小柴胡颗粒善后。

按:现代儿童多发病较多,这与儿童过早进入幼儿园体质较弱,园区内通风与卫生设施还不十分完善有关。细菌病毒迅速繁殖并传播,病原体多样而复杂。小儿支原体感染目前较为普遍,经常出现小儿上一年幼儿园吃一年药的情况,按照现行治疗原则,大环内酯类药物需要21~28天的治疗疗程。中医认为,抗生素性寒凉,长期的抗生素应用必将损伤人体正气,而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长期用药导致病邪深伏于内,缠绵难愈。中药虽然在治疗上有特色且疗效好,但是中药剂型改良困难,矫味差,一般患儿不易服用,依从性差。患儿家长因病焦虑着急,乱投医投药,更使病情寒热错杂。

针灸治疗虽为有创,但在必要时应用事半功倍。久咳之后,肺气不足,肺阴内耗,又寒邪未除,故而选用既能清肺养阴,又能宣散寒邪之孔最穴治疗。孔,孔隙也。最,多也。孔最为肺经郄穴。此例取穴少则患儿易于接受,并且针对病因完全对症,故而选用,效如桴鼓。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天魔 發表於 2025-6-17 23:24 | 顯示全部樓層
《孔最穴针刺治疗小儿久咳之机理探微》

此案以肺经郄穴孔最疗小儿久咳,实得《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要旨。郄穴乃经脉气血深聚之处,肺经郄穴孔最者,既能疏调肺经经气,复可清泄郁热,诚如《针灸甲乙经》所言"咳逆,孔最主之",其效验自古有征。

细究此例病机,患儿外感风寒而内有郁热,正合《医学心悟》"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之说。然久咳伤肺,已现肺阴耗伤之象,此时若单用辛温发散恐更伤阴液,纯投苦寒又易冰伏邪气。孔最穴之妙,在于其既具郄穴"急症可疏"的特性,又兼"金中藏火"的双向调节之功。《针灸大成》载其主治"热病汗不出,咳逆",本案取穴深得"火郁发之"之三昧。

操作手法尤见匠心:一寸毫针浅刺,提插捻转十秒即出,契合《小儿按摩经》"小儿针刺,贵在速效"之训。不按压针孔者,暗合"开其门,出其邪"的泻法要义。配合雾化吸入,实为中西合璧之良法,既借西药局部消炎之效,又承中药宣肺降气之功。

今之小儿多病,确与《幼幼集成》所言"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相关。本案启示有三:其一,久咳当辨寒热错杂之机,孔最穴实为寒包火证之要穴;其二,小儿针刺贵在取穴精准、手法轻灵,本案仅取单穴即效,足见"少而精"之妙;其三,外治之法可补汤药之偏,对服药困难患儿尤宜推广。

然须申明:小儿针灸必以"稳准轻快"为要,非经验丰富者不可妄施。另,郄穴多治急症,若见阴虚燥咳或脾虚痰湿者,又当配伍太渊、足三里等穴。医者临证,当遵《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训,方不致误。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23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最穴刺法治疗小儿久咳之机理探微》

小儿久咳一症,实为儿科常见之顽疾。今观此案,患儿外感风寒而内蕴郁火,形成"寒包火"之特殊证候,更兼脾胃素虚,肺阴已伤,诚如《幼科发挥》所言:"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治疗尤需审慎。

考孔最穴乃手太阴肺经之郄穴,《针灸甲乙经》明载其"去腕七寸",为肺经气血深聚之处。郄穴本主急症,而孔最尤擅调理肺系疾患。其名"孔最"者,"孔"喻其通利之性,"最"言其效验之著。本案取此穴,正合《针灸大成》"郄穴治急"之旨。其机理有三:一则通过刺激郄穴激发肺经经气,宣散表寒;二则借其孔隙之性疏导郁火;三则以其"多"之特性补益肺阴。三者协同,恰中"寒包火"病机。

操作手法尤见匠心:采用"快针"之术,进针后仅行针10秒即出,既避免小儿不耐久针之苦,又暗合"刺卫无伤营"之古训。不按压针孔之举,实寓"开鬼门"之意,使邪有出路。配合雾化吸入,乃中西合璧之妙法,既解标急,又固本元。

反思现代幼童多病之因,确如案中所言,与过早群居、环境欠佳相关。然更深层者,乃养育失宜所致。《幼幼集成》早有"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之诫,今人反其道而行,过饱过暖,反损脾胃之气。抗生素之滥用,更如雪上加霜,终成"药罐子"之态。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小儿针灸贵在精准,取穴宜少而精;其二,外治之法可补内服之不足;其三,治疗须兼顾体质调理。后以小柴胡汤收功,正取"少阳为枢"之意,使气机得畅,防病复作。

要之,中医儿科诊疗,当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则。孔最穴之妙用,不仅在于其特定穴位的功效,更在于体现了"以通为补"的治疗智慧。医者临证,既要明辨病机,又须虑及小儿特质,方能效如桴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