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76|回覆: 1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慢瀉寧湯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11-11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仁強,男,1953年生,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重慶市名中醫,主任中醫師,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名譽主委,重慶市中醫院原消化內科主任,重慶市衛生計生委高級職稱評審專家,重慶市幹部保健顧問組顧問。

組成:黨參15克,炒白朮15克,茯苓30克,防風10克,陳皮10克,炒枳殼15克,補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訶子10克,肉豆蔻10克,玫瑰花15克,金櫻子15克,木香10克,合歡皮10克,白豆蔻10克(後下)。

功效:健脾補腎、固腸止瀉。

主治:久治不愈的各種慢性腹瀉,尤以脾腎陽虛引起的腹瀉為主。

用法:每劑方藥加水浸泡20分鐘後,煎煮2次取汁400毫升,早、中、晚餐後1小時各服1次,日1劑。

方解:慢性腹瀉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現代醫學所稱的慢性腸炎、結腸炎、腸易激綜合症等均可引起。本病屬於中醫『泄瀉』的範疇,一般泄瀉多因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或貪吃生冷等所致,而本文所言是因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致水濕不去,日久脾腎俱虛,腎虛則不能溫煦脾陽,使脾氣更虛所致。故用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佐以玉屏風散,同時酌加補骨脂、訶子溫腎助陽。本病多因有情志因素參與,肝氣不舒,肝脾失調也是主要因素,故酌加合歡皮疏肝解郁;繼以木香、白豆蔻以行氣化滯,共奏健脾補腎、疏解肝鬱、芳香化濕之功。

加減運用:如腹部脹痛不適,加延胡索、香櫞皮;肛門墜脹,加秦皮或槐花;納食差,加雞內金或楂曲;腹脹、噯氣,則酌加玫瑰花。

注意事項:本方對於舌苔黃厚膩,濕熱重者不可服,禁食甜品及豆類食物。

黃果冶 發表於 2025-5-11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慢瀉寧湯方義闡微與臨證芻議

王仁強先生所創慢瀉寧湯,乃集健脾補腎、固腸止瀉、疏肝化濕諸法於一爐之效方,深契脾腎陽虛型久瀉病機。茲就本方理法方藥作專業闡發:

一、立方旨要
慢性泄瀉屬"久瀉""腎泄"範疇,【景岳全書】云:"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本方以四君(黨參、白朮、茯苓)健脾運濕為君,合補骨脂、巴戟天溫補腎陽為臣,暗合"補火生土"之旨。更佐訶子、肉豆蔻澀腸止瀉,防風、陳皮取痛瀉要方抑肝扶脾之意,實寓"脾腎肝三髒同調"之妙。

二、組方特色
1. 剛柔相濟:補骨脂辛熱溫腎,配玫瑰花疏肝和血,剛燥與柔潤並施,防溫補過峻。
2. 通澀有度:金櫻子固澀下焦,反佐木香、枳殼行氣導滯,遵"滑者澀之,滯者通之"之訓。
3. 情志兼顧:合歡皮解郁安神,契合現代腸易激綜合症"腦-腸軸"失調病機,體現"形神同治"思想。

三、臨證要點
1. 辨證關鍵:必見大便溏薄、五更作瀉、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齒痕等脾腎陽虛之候。若見舌紅苔黃膩、肛門灼熱者,當屬濕熱下注,非本方所宜。
2. 加減法度:
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宜醋制以增入肝之效
肛門墜脹用槐花當炒炭存性,兼收涼血止血之功
納呆加雞內金需分生熟:生者消積,炒者健脾

四、現代應用啟示
本方對潰瘍性結腸炎緩解期、腸易激綜合症腹瀉型(IBS-D)屬脾腎兩虛者尤宜。實驗研究表明,補骨脂含補骨脂素可調節腸道菌群,訶子鞣質能降低腸黏膜通透性,與中醫"厚腸止瀉"理論相印證。

五、調攝禁忌
服藥期間忌食甜品乃防"甘助濕",禁豆類因"豆滯脾氣"。建議配合艾灸神闕、命門,以增強溫煦之力。

此方熔古方精義與臨證心得於一爐,其配伍之精當、證治之明確,堪為治療脾腎陽虛型久瀉之典範。學者當於"溫而不燥,澀而不滯"的制方境界中細加體悟。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7-13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慢瀉寧湯方義闡微與臨證芻議】

王仁強先生所創慢瀉寧湯,誠為治療脾腎陽虛型久瀉之良方。細究其組方之妙,實深契【內經】"清氣在下,則生飧泄"之旨,融匯李東垣脾胃學說與張景岳溫補理論,今試析其精微如次。

一、立方根基:四君屏風奠中州
方中黨參、白朮、茯苓取法四君子湯,遵【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健脾益氣之要義,尤妙在茯苓用量達30克,取其"利小便以實大便"之能。配伍防風暗合玉屏風散遺意,非獨固表,更寓"風能勝濕"之巧思,與【丹溪心法】"濕多成五泄"之說遙相呼應。

二、溫補命門:補骨巴戟啟少火
補骨脂、巴戟天二味,深得【本草綱目】"補命門相火"之真傳。補骨脂溫澀兼施,巴戟天壯陽益精,共奏"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功。佐以訶子、肉豆蔻這對"固腸黃金搭檔",既宗【醫方集解】訶子散之旨,又暗合四神丸溫澀之法。

三、調暢氣機:芳香解郁有樞機
方中木香、枳殼、陳皮構成"理氣鐵三角",取法【和劑局方】木香檳榔丸之妙。玫瑰花、合歡皮之配尤見匠心,既疏肝鬱,又醒脾困,恰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謂"醒胃必先制肝"。白豆蔻後下更顯古法煎藥之精微,芳香醒脾而不耗氣。

四、臨證化裁:辨證加減見真章
觀其加減法:延胡索治痛、秦皮舉陷、雞內金消食,皆有所本。尤值稱道者,以槐花治肛門墜脹,實承【醫學入門】"腸風下血"用槐花之智,而化裁用於氣陷之證,足見臨證活法。

此方之忌亦當謹記:舌苔黃膩濕熱證禁用,正合【濕熱條辨】"濕熱之邪,非辛不通,非苦不降"之誡。禁食甜品豆類,暗合【千金要方】"食忌"之教。

今人治久瀉,或偏執消炎,或濫用止澀,而此方融補、溫、澀、疏於一爐,堪謂深得中醫"整體調燮"之三昧。然須切記,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辨證不准,縱良方亦成鳩毒,學者當於"四診合參"處下真功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