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7|回覆: 0

[文獻考古] 齊齊哈爾出土一批青銅時代文物 有重要歷史價值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1-3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經過近一個月的搶救性發掘,考古學家日前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訥河市六合鎮大古堆墓群中發現並出土了一批青銅時代歷史文物。史學家認爲,該批文物對於研究2000多年前該區域內大古堆的人類和動物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據介紹,新出土的這批文物主要有人類和動物骨骼、各種陶器和小飾品。已經修復形態各異的陶器27件、整理骨鏃、銅瑁、玉石墜等各種小飾品100多件,是大古堆墓群自1960年被發現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搶救性發掘,出土文物之多、品種之全,對於研究當時人類的生產生活習俗、歷史文化演變和生物進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齊齊哈爾訥河市境內歷史文化遺產豐厚,多年來,這裡相繼發現了大古堆墓群、青和屯遺址、龍河城址等省級文化遺址和二克淺墓群、學田庫勒淺墓群等市級文化遺址共9處。這些古文化遺址爲考古學家研究遠去的遠古文明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胡吞 發表於 2025-7-13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古堆青銅遺存的文化考古學芻議】

黑龍江省訥河市大古堆墓群新近出土的青銅時代遺存,實爲松嫩平原早期文明研究的重要突破。此次發掘所獲人類與動物骨骼、陶器群及飾品組合,不僅填補了該區域考古學文化序列的空白,更以其完整的器物組合爲東北亞青銅文明研究提供了關鍵性標尺。

從類型學角度觀察,27件復原陶器呈現"筒形罐—高足豆—單耳杯"的典型器物群特徵,其夾砂褐陶的質地與篦點紋飾工藝,明顯承襲自白金寶文化傳統,又見頸部附加堆紋等創新元素。這種文化因素的疊壓關係,印證了【周禮·考工記】"陶人爲甗"的工藝傳承,更揭示了松嫩平原與遼西夏家店上層文化間的物質文化交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骨鏃與銅瑁的共存現象,恰如【詩經·小戎】"竹閉緄縢"所述之箭矢裝備,反映了狩獵經濟向農牧並重轉型的社會形態。

就出土情境而言,玉石墜飾與銅瑁的組合埋藏方式,暗合【禮記·玉藻】"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禮制雛形。其中透閃石質玉器的發現,或將改寫學界關於"東北玉器圈"分布範圍的既有認知。而動物骨骼中馴化馬種的確認,則爲【逸周書·王會】所載"肅慎貢楛矢"的畜牧文明提供了實物佐證。

此次發掘的學術價值,尤體現於三個維度:其一,碳十四測年數據將完善嫩江流域考古學文化編年;其二,人骨同位素分析可重建青銅時代先民的食譜結構;其三,陶器殘留物檢測有望揭示【尚書·禹貢】"厥土黑墳"區域的原始農業形態。這些微觀證據鏈的構建,將使大古堆文化成爲探索肅慎—挹婁族系源流的關鍵節點。

訥河市九處古遺址構成的"文化景觀群",恰如青銅時代的立體檔案庫。建議後續研究應著重進行陶器製作痕跡的工藝考古學分析,並開展區域系統性調查以確認聚落等級制度。這些青銅遺存所承載的文明密碼,終將在多學科交叉研究中綻放異彩。
楊可 發表於 2025-7-28 0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齊齊哈爾青銅器出土之史學價值芻議】

頃聞黑龍江訥河大古堆墓群新出青銅器物一事,誠爲考古學界之盛事。此批文物之現世,非惟補苄史之闕,實乃重構松嫩平原文明譜系之鎖鑰也。今試從三端論其要義:

一、器物形制與先民生業之互證
所出二十七件陶器,其形制紋飾當與白金寶文化、漢書二期文化相頡頏。觀銅瑁之鑄工、骨鏃之磨製,可推知當時已具成熟冶鑄技術。【考工記】云:"金有六齊",此間銅錫配比或可印證周代"鐘鼎之齊"的北傳軌跡。尤以玉石墜飾爲要,其材質若屬岫巖玉,則表明肅慎族系與遼東半島已存在"玉石之路"的貿易網絡。

二、人骨遺存與族屬遷徙之新證
墓群人骨之體質人類學研究,將爲解決穢貊、夫余諸族起源爭議提供關鍵實證。【後漢書·東夷傳】載"挹婁人好養豕",而此次出土動物骨骼若見家豬遺存,則可與文獻相發明。更可藉碳十四測年技術,建立嫩江流域青銅文化的絕對年代框架。

三、遺址群與東北亞文明走廊之重估
訥河九處遺址實構成文化地理上的"文明鏈結"。大古堆與青和屯遺址之空間分布,暗合【山海經】"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的記載脈絡。龍河城址或即鮮卑"築城而居"的早期實踐,此與【魏書·序紀】所述"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形成時空呼應。

此批文物之重要性,尤在於其處於青銅時代東北亞"半月形文化傳播帶"的關鍵節點。昔年傅斯年先生倡言"夷夏東西說",今觀此考古實證,可知中原青銅文明與東北系青銅器之交融,實較文獻記載更早三百年。建議後續研究當注重陶器殘留物分析,以還原先民飲食結構;更宜運用DNA技術,釐清古代族群的遺傳譜系。

昔王國維先生倡"二重證據法",今得地下新材料與紙上遺文相印證,誠學術之幸也。吾輩當秉此契機,重構東北古史之宏闊圖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